[发明专利]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进行精准喷胶的定量喷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9605.9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9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凯;王春鸽;滕叶莹;严翔;刘文;邹春华;刘朋飞;黄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薛月霞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驱动 电机 进行 精准 定量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进行精准喷胶的定量喷胶设备,包括喷胶头和供胶机,供胶机上设有出胶管,喷胶头连接在出胶管上,喷胶头包括喷胶通道和切割风道,喷胶通道包括出胶口,出胶口竖直向上设置,喷胶通道上设有阻尼纹,喷胶通道与出胶管相连接,切割风道与气泵相连接,供胶机上设有供胶组件,供胶组件包括储胶室与供胶室,储胶室与胶源桶连接,供胶室与喷胶头连接,供胶室从储胶室中补充胶料,供胶室通过出胶管将供胶室中的胶料流向喷胶头。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胶液在喷胶头的出胶口固化、粘连,又能精准控制喷胶用量的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进行精准喷胶的定量喷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进行精准喷胶的定量喷胶设备。
背景技术
许多层叠式的组件结构在层叠过程中需要在相邻的两个层叠片之间添加粘合胶、导电胶或者散热胶等材料。随着自动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组件的层叠过程也会采用自动化生产进行,同时会在层叠片层叠过程中添加所需要的胶。比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的层叠过程,在铁芯的每个层叠片上会进行喷胶处理,以保证层叠片之间的导电性与粘连性。
同时,在喷胶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控制胶体的用量,若胶体的用量过少,会导致层叠之间的导电性偏差、粘连性不佳、散热效果不佳等问题,若胶体的用量过多,则会导致溢胶现象,容易出现产品的安装中出现干涉、完装完成后出现漏电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故而,在进行自动化喷胶过程中需要将喷胶的用量精准得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现在的喷胶设备中,为保证喷胶的用量多以简单地控制驱动源的方式进行控制,当喷胶头采用向上喷胶的方式进行喷胶时,因为胶体的物理特性,喷胶头的出胶口易出现胶液的固化、粘连的现象,进而造成后续喷胶用量的不稳定性,需要对喷胶头进行定期检查才能保证喷胶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劳动力,降低了自动化效果;当喷胶头采用向下喷胶时,虽然可以避免胶液在出胶口出现固化、粘连的现象,但胶液的喷胶量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则不利于胶液应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避免胶液在喷胶头的出胶口固化、粘连,又能精准控制喷胶用量的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进行精准喷胶的定量喷胶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进行精准喷胶的定量喷胶设备,包括用于喷胶的喷胶头和给喷胶头供胶的供胶机,所述供胶机上设有出胶管,所述喷胶头连接在出胶管上,所述喷胶头包括用于喷胶的喷胶通道和用于将胶滴从喷胶通道中进行分离的切割风道,所述喷胶通道包括出胶口,所述出胶口竖直向上设置,所述喷胶通道的侧壁内侧上设有阻尼纹,所述喷胶通道与出胶管相连接,所述切割风道与气泵相连接,所述供胶机上设有用于控制供胶稳定性的供胶组件,所述供胶组件包括储胶室与供胶室,所述储胶室与胶源桶连接,所述供胶室通过出胶管与喷胶头连接,所述供胶室通过空气负压从储胶室中补充胶料,所述供胶室通过出胶管将供胶室中的胶料流向喷胶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喷胶通道进行胶液的供应,通过出胶口竖直向上的出胶方式,保证每一次出胶量的稳定性,在每一次出胶口处满足出胶量时,通过切割风道的设计,对出胶口的胶液进行分离,避免待分离的胶液与喷胶通道中的胶液的粘连效果,出现出胶的不稳定性,保证出胶的精准性,同时,通过阻尼纹的设计,使喷胶通道中部的供液速度快于喷胶通道侧壁的供液速度,从而可以使待分离的胶液呈向上的水滴状,保持中间高,周边低的开关,避免胶液分散,其效果与出胶口从上向下喷胶的胶液形状相似,形成胶滴,使得待分离的胶液不会在出胶口出现固化与粘连的情况,在对待分离的胶液进行切割时,准确性也更高,从而保证了出胶的精准性与稳定性,再通过供胶机进行稳定性供胶,实现了精准控制喷胶用量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也减少了人为维护的频率,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9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