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残单量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0489.2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费俊豪;唐涛;孙培涛;王旭;陈思;何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2/20;C08F222/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朱思兰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残单量高 吸水性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残单量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将24.93~28.43份碱性化合物、100份丙烯酸与160~170份溶剂混合,升温至45~69℃,加入0.08~0.16份自由基缓释剂、0.42~1份内交联剂、0.125~0.35份引发剂,保温反应60~120min,得到呈胶体状态的产物;将所得呈胶体状态的产物依次进行挤出造粒,胶粒干燥,粉碎筛分,得到固体颗粒;所得固体颗粒经0.66~1份表面交联剂交联处理,即得所述低残单量高吸水性树脂;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在反应中加入自由基缓释剂、控制工艺参数,即可制备单体残留量为100ppm左右的高吸水性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吸水性树脂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残单量丙烯酸型的高吸水性树脂制备方法,用本发明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提高了丙烯酸单体的转化率,降低了单体残单量,主要使用于卫生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简称SAP)是一种含有羧基、羟基、酰胺基、磺酸基等强吸水基团,且具有一定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水溶胀型高分子。一般高吸水性树脂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并且可以吸收自身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同时大部分的水能够被自身的交联网络结构“锁住”,常见的物理方法都难以将水排出。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园艺、个人卫生及护理、医药、工业。
高吸水性树脂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及改性类,如:淀粉系、纤维素系;第二类是:人工合成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聚丙烯酸及其盐类和聚乙烯醇类。天然及改性类具有来源广泛、母料价格便宜、生物降解性能优异等,而人工合成的SAP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具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在合成过程中,单体的残留会降低其产品的品质。例如:在卫生护理领域,长期使用丙烯酸类产品,残余的丙酸单体容易对人的皮肤产生刺激,红肿、瘙痒过敏等不适症状。并且,目前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降低丙烯酸类SAP的单体残留量。
现有90%的SAP都应用在卫生护材领域,根据最新国标GB/T 22875-2018,护理卫材领域中的高吸水性树脂单体残留量应小于800ppm,现有的SAP产品中,单体残留量普遍都在300ppm以上,远小于国标标准。但相关文献表明,300ppm的残留量即会引起皮肤过敏(CN102702405 A),因此低残单SAP的开发制备尤为重要。在中国专利CN104650370A、CN109293808A、CN103122046A分别阐述了用微波引发、UV引发、升温后处理等手段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聚合物凝胶,但微波、UV等手段难以工业化,过高的温度难以保证聚合完全,造成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这些技术手段对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破坏,降低了其吸水性能。
本发明是在聚合过程中加入自由基缓释剂,降低了聚合过程中引发剂加入导致系统放热的速率,稳定反应温度,阻止了爆聚的产生,提高了引发剂的引发效率,并且温度的稳定,降低了自由基链转移的反应速率,利用此过程可将残单量降至100ppm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残单量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自由基缓释剂,降低了自由基聚合过程中活性物种的活性,调控聚合速率,提高单体转化率,以此降低单体残留量,并且所选用自由基缓释剂均属于工业化产品,成本低,来源广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残单量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1)将24.93~28.43份碱性化合物、100份丙烯酸与160~170份溶剂混合,升温至45~69℃(优选50℃),加入0.08~0.16份自由基缓释剂、0.42~1份内交联剂、0.125~0.35份引发剂,保温反应60~120min(优选70min),得到呈胶体状态的产物;
所述碱性化合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钾,优选氢氧化钠;
所述丙烯酸为精制丙烯酸,包括丙烯酸单体含量大于99.8wt%,阻聚剂小于5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0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