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1772.7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9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王洋;王怀悦;乔艳红;王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零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505;H01M4/6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地址: | 064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性能 优异 锰酸锂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和包裹在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外侧的聚多巴胺包覆层(2),所述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为醋酸锰、氢氧化锂、氧化石墨烯混合物与商用五氧化二铌研磨后经热处理制成,所述聚多巴胺包覆层(2)为多巴胺在氩气氛围下碳化形成。
2.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对醋酸锰、氢氧化锂、氧化石墨烯进行称取;
S2:将称取后的所述醋酸锰、氢氧化锂、氧化石墨烯倒入水溶液中进行混合;
S3:对S2中所述醋酸锰、氢氧化锂、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处理,直至其以冻结状态干燥;
S4:向S3中所述的混合物中添加商用五氧化二铌,并对其进行研磨,直至其研磨均匀,形成混合物和商用五氧化二铌的组合物;
S5:将S4中所述的组合物投入加热设备的内部进行热处理,获得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
S6:将所述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和多巴胺均匀放置进入溶液内部,让所述多巴胺在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的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包覆层(2);
S7:在氩气氛围下对包裹在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表面的聚多巴胺包覆层(2)进行碳化处理,直至形成碳包覆的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锰、氢氧化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2:1~2:1.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醋酸锰、氢氧化锂、氧化石墨烯倒入水溶液中的混合时间为0.25~0.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处理为采用1~5℃/min的速率降温至0℃,然后采用0.5~2℃的速率降温至-2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为马弗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300~60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包括有以下步骤:
S501:将所述组合物投放进入马弗炉的内部;
S502:启动所述马弗炉对组合物进行初始加热,采用1~3℃/min的速率升温至50℃;
S503:启动所述马弗炉对组合物进行二次加热,采用5~1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600℃,对组合物进行加热,直至其形成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
S504:加热完成后,采用1~5℃/min的速率降温至100℃;
S505:随炉冷却至室温,开炉,将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取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的PH值为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温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包括有:
S601:选取PH值为8的溶液;
S602:将所述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倒入溶液的内部,然后对所述溶液进行搅拌,使所述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均匀的分布在溶液的内部;
S603:将所述多巴胺倒入溶液的内部,然后对所述溶液进行搅拌,使所述多巴胺同样均匀的分布在溶液的内部;
S604:对溶液进行加热处理,提升溶液、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和多巴胺的活性,直至多巴胺均匀的包裹在铌掺杂的锰酸锂正极(1)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零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零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7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