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末端炔烃转化为羧酸的方法及其在基因编码库构建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3195.5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允金;杨珂新;杨少光;孙兆美;曹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龙化成(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00 | 分类号: | C07H1/00;C07H21/04;C40B40/08;C40B5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孙占华;张广育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端 转化 羧酸 方法 及其 基因 编码 构建 中的 应用 | ||
1.羧酸化合物,其结构式为是由寡聚核酸连接具有羧基的化学基团构成;
其中,取代基团R为氢、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巯基、芳基甲酮、烷基甲酮、C1-C12烷基、C2-C6烯烃基、C2-C6炔烃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氧、C4-C12芳香基团、C4-C12杂环芳香基团中的任意一种至多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其中,寡聚核酸是由经人工修饰的和/或未修饰的寡核苷酸单体聚合得到的单链或双链的寡核苷酸链。
2.基因编码化合物库构建中将末端炔烃转化为羧酸的方法,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特征在于,以寡聚核酸末端炔烃化合物为底物,在铜催化剂和硝酮类试剂存在下,将末端炔烃转化为羧酸;
其中,寡聚核酸末端炔烃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是由寡聚核酸连接具有炔基的化学基团构成;所制备的羧酸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是由寡聚核酸连接具有羧基的化学基团构成,取代基团R为氢、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巯基、芳基甲酮、烷基甲酮、C1-C12烷基、C2-C6烯烃基、C2-C6炔烃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氧、C4-C12芳香基团、C4-C12杂环芳香基团中的任意一种至多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其中,寡聚核酸是由经人工修饰的和/或未修饰的寡核苷酸单体聚合得到的单链或双链的寡核苷酸链;
其中,所述铜催化剂为醋酸铜、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碳酸铜、碘化亚铜、铜-β-环糊精复合物、双(2,4-戊二酮酸)铜、乙酰丙酮铜、四氟硼酸四(乙腈)铜、二氯(1,10-菲咯啉)铜、双(8-羟基喹啉)铜、三氟甲磺酸铜、双(三氟-2,4-戊二酮)铜、高氯酸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醋酸亚铜、溴化铜、氟化铜、溴化亚铜、氯化亚铜、氯化亚铜-双(氯化锂)络合物、溴化亚铜二甲硫醚;优选地,铜催化剂为碘化亚铜;
其中,硝酮结构为结构式中R3、R4、R5为氢、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巯基、芳基甲酮、烷基甲酮、C1-C12烷基、C2-C6烯烃基、C2-C6炔烃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氧、C4-C12芳香基团、C4-C12杂环芳香基团中的任意一种至多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其中R5不可为氢;优选地,硝酮结构为
其中,所述碱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锂、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铯、硼酸钠、硼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醋酸钠、氟化钠、氟化钾、氟化铯、甲胺、乙胺、丙胺、异丙胺、N,N-二乙胺、三乙胺、正丁胺、异丁胺、4-二甲氨基吡啶、N,N-二异丙基乙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N,N,N',N'-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胍、吡啶、N-甲基二环己胺或二环己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碱为硼酸钠;
其中,所述反应的溶剂是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戊醇、环己醇、2-氟乙醇、2,2-二氟乙醇、2,2,2-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苯甲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丙三醇、乙醚、环氧丙烷、异丙醚、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4-二氧六环、苯甲醚、二甲硫醚、二乙基硫醚、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丙酮、环己酮、二氯甲烷、氯仿、氯苯、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4-甲氧基吡啶、甲苯、二甲苯、无机盐缓冲液、有机碱缓冲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溶剂是无机盐缓冲液与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更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溶剂是pH=9.5的硼酸钠缓冲溶液与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龙化成(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龙化成(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31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情绪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超喂装置的定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