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3838.6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5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彤彤;王敏;刘权辉;周剑;杨梦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3/54 | 分类号: | G01R33/54;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核磁共振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利用1H‑77SeqHMBC脉冲序列对有机硒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包括:极化转移阶段:通过极化转移方式将1H单量子信号转化为77Se多量子信号;演化阶段:通过演化方式,产生77Se谱图,获取1H和77Se信号的耦合关系,并抑止所述有机物中同核原子间的演化;反极化转移阶段:通过反极化转移方式将所述77Se多量子信号转化为所述1H单量子信号;以及定量求值阶段:完成所述有机硒化合物的定量数据求值。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实现信号选择范围广,分辨率高,实验过程中消耗的溶剂少,耗材少以及定量准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核磁共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方法对有机硒化合物进行定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复杂基质条件下有机小分子的定量研究是有机分析领域中研究热点和难点。具体表现在:在农业领域中,关注农产品和食品中营养和特征物质的性质(定性研究)和含量(定量研究);在化学和材料领域中,关注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变化规律(反应机理研究);在生物和医疗领域中,关注药物代谢物的代谢规律(代谢研究)和对代谢物的影响(代谢组研究)。相比于液相,气相和毛细管电泳等常规分离手段,定量核磁共振方法表现出明显优势,它具有前处理简单、整个过程中消耗的溶剂和材料很少,用于定量的信号丰富等优势。但是传统定量氢谱受制于有限谱宽,仅有20ppm,尤其对于那些饱和的碳氢化合物来说,氢谱信号的分离就非常困难。近年来,解卷积技术的应用虽然缓解了信号的重叠的影响,但是其定量误差在10%以上,具有很小的应用前景。而在有机物的分析领域,快速对有机物进行定量,能够为有机物各方面性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核磁共振中的HMBC(Heteronuclear multiple bond correlation)异核多重键相关谱,作为一种可用于描述高灵敏度核与低灵敏度核之间远程耦合关系的谱,多被用于利用氢元素和碳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研究。涉及到对有机物的定量研究方面,由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信号频率更易与其他元素信号重叠,因此难以利用上述两种元素的耦合关系对有机物进行准确度较高的定量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方法对有机硒化合物进行定量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物的定量问题。77Se作为一种稀核量子,其频率范围较大,有机硒的分布范围-50-350ppm,因此利用1H和77Se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进行精准度较高的定量分析研究,本方案就是利用这样的性质,来提供一种方法,解决上述技术中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确定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方法对有机硒化合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磁共振的方法,其通过利用1H-77Se qHMBC脉冲序列对有机硒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包括:极化转移阶段:通过极化转移方式将1H的单量子信号转化为77Se多量子信号;演化阶段:通过演化方式,获取1H和77Se信号的耦合关系,并抑止所述有机物中同核原子间的演化;反极化转移阶段:通过反极化转移方式将所述77Se多量子信号转化为所述1H单量子信号;以及定量求值阶段:完成所述有机硒化合物的定量数据求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3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