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的餐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5610.0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0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五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20 | 分类号: | C05F17/20;C05F17/5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食用菌 制作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的餐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餐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废弃食用菌菌棒为原料,经机械粉碎、筛分后,添加淀粉和/或粉碎后的玉米芯以调节碳氮比例,调节含水量后,与解淀粉芽孢杆菌、葡萄牙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五种菌种按培养后液体混合,进行菌种的吸附负载,即可制得餐厨微生物菌剂。本发明以吸附于食用菌菌棒载体的微生物菌剂为复合微生物菌剂配方,能快速处理餐厨垃圾,经过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又可成为生物有机肥,因此本发明二次变废为宝,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的餐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居民餐厨垃圾渐成为政府垃圾分类中的重要部分,餐饮垃圾的大量出现,极大地危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土和大气环境,餐厨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社会背景和现实要求,采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但市场上的餐厨垃圾的菌剂良莠不齐,很难有满意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载体不合适,存在吸附量不够、菌株存活力差等因素。在一些食品或药品级的微生物菌剂制备过程中,其菌体量大、活力高,其中关键的就是菌剂载体选择十分重要,但是,在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过程中,必须考虑成本因素,因此不可能使用与食品级类似的微生物载体。基于以上因素综合考虑,本发明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通过机械粉碎,分筛,调节碳氮比等,制备出适用于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载体,并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的餐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的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餐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菌剂载体的制备:采用废弃食用菌菌棒为原料,经机械粉碎、筛分后,所得食用菌菌棒小颗粒中添加淀粉和/或粉碎后的玉米芯,以调节混合物料的碳氮比例,制得微生物菌剂载体;
2)菌种培养:解淀粉芽孢杆菌、葡萄牙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五种菌种分别用相应的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五种菌种按培养后液体的体积比1:0.5~2:0.5~2:0.5~2:0.5~2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菌种液;
3)载体吸附菌种:调节步骤1)所得微生物菌剂载体的含水量,将其相对湿度控制为60-90%,然后与步骤2)所得混合菌种液按照10:0.1~0.5的固液比混合,进行菌种的吸附负载,固液比单位是kg/L,吸附后放置常温下熟化2-5天,即制备完成。
所述的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餐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食用菌菌棒经机械粉碎、筛分为0.1-10mm的小颗粒,优选为0.5-1.0mm的小颗粒;食用菌菌棒小颗粒与淀粉和/或粉碎后的玉米芯的投料质量比为100:0.5~5,优选为100:1~2。
所述的一种利用废弃食用菌菌棒制作餐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为:从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的新鲜试管斜面上挑取1-2环菌苔,接种于250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40-50ml的LB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7-39度,摇床转速为100-300转/min,培养时间为24-48 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五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五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5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IOT的智能通话质检方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维动画的虚拟交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