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停留点识别和出行链构建系统、算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5625.7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丁雪晴;刘恒;雷焕宇;邓远冬;凌镜珩;阚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深研城市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3 | 分类号: | G06F16/903;G06F16/9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点 识别 出行 构建 系统 算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停留点识别和出行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用户设置,用户结合实际需求对切分轨迹的停留时长进行设定,在面向不同车辆类型时对停留点车辆活动限速进行设置;具体表示允许当前车辆在一次出行过程中返回信号消失,或处于低速/零速状态下的最大时长,当超过停留时长时,将上一次出行状态判定为终止;
步骤二,数据预处理,按车辆ID进行分组聚合并排序,去除重复和异常数据,得到车辆i的数据集DF(i);计算数据集中逐条数据间的时间差序列;结合切分轨迹的停留时长,对数据进行切分,获取互不相交的子片段;
步骤三,自适应参数计算,在获取同一辆车多个轨迹片段逐条数据间的时间间隔后,采用全部时间间隔的中位值作为识别到的车辆标准机器记录间隔,记为,单位:s;并结合切分轨迹的停留时长计算非活跃状态计数阈值,令,其中表示向下取整;
步骤四,停留点标注,在完成预处理模块一辆车的数据拆分后,结合自适应参数计算模块返回的相应参数,面向每一个轨迹子片段进行OD分析,标注每个轨迹子片段中状态切换的点,得到车辆多日的出行起讫点数据;
所述步骤四,具体步骤为:
S4.1、提取子片段 ,结合半正矢Haversine公式计算相邻两个经纬点间的距离m,进而结合相邻点记录时间差,计算得到车辆i的第k个轨迹子片段的平均速度序列;
S4.2、记平均速度序列的时间镜像序列为,;
S4.3、对平均速度序列和时间镜像序列为应用停留点标注方法,获取标注结果和镜像结果;
S4.4、将标注结果和镜像结果进行融合,并按照大小排序,得到完整的出行链起止点标注序列,为
S4.5、对标注序列中的OD对进行提取,得到车辆多日的出行起讫点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留点识别和出行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步骤为:
S2.1、首先对多日数据,按车辆ID进行分组聚合,并按时间先后对数据进行排序,去除重复和异常数据,得到车辆i的数据集DF(i);
S2.2、计算DF(i)中逐条数据间的时间差序列,得到;
S2.3、结合切分轨迹的停留时长,当时,从DF(i)中第j条数据的位置对数据进行切分,获取互不相交的子片段,并满足DF(i)=,其中,表示时间差序列中的第j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停留点识别和出行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3中标注方法,具体步骤为:
S4.3.1、将生成的平均速度序列、停留点车辆活动限速、非活跃状态计数阈值作为输入;
S4.3.2、设置当前的运动状态,1为运动,0为静止,默认启示状态为运动;
S4.3.3、创建列表,用于记录标注停留点在序列中的位置;
S4.3.4、设置初始化位置,0对应第一条记录;
S4.3.5、计算输入平均速度序列的长度;
S4.3.6、条件判断,执行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停留点识别和出行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3.6,具体步骤为:
判断第i条记录是否小于停留点车辆活动限速,
当满足时,对平均速度序列中后条记录进行统计,返回小于平均速度值小于的数量;
判断低速/零速点数量是否达到非活跃状态计数阈值,
当满足条件,且车辆先前状态为运动状态时,则应当对车辆状态进行切换,记录状态转化,从活动到停留状态对应的位置,将车辆标记为停留状态,下次检查时直接从i +开始搜索加速;
当不满足时,跳转到下一个记录,由于当前是低速状态,搜索步长取最小;
当第i条记录大于停留点车辆限速时,对平均速度序列中后//2条记录进行统计,返回小于平均速度值小于的数量;
当非活跃状态小于非活跃状态计数阈值的四分之一时,将当前状态更新为活跃,跳过前面的//8条记录搜索加速;
不满足要求时采用保守的单步步长,返回标注结果,其中“//”表示相除并取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深研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深研城市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56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