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茶树叶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5796.X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5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威江;高晨曦;林琳;陈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P21/00 | 分类号: | A01P21/00;A01G7/06;A01G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茶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变茶树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来调控茶树叶片颜色的方法,包括:(1)茶树叶色白化:应用氟啶酮使茶树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2)茶树叶色紫化:应用脱落酸使茶树中的花青素含量增加。本发明为可在田间对茶树叶色性状实施不同调控的创新型技术,易于操作且效果显著,调控处理组茶树叶色均可在短期内改变,稳定性强,叶色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改变,且茶树生长状态正常,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和改变茶树叶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化学诱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茶树叶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福建是世界传统茶产区之一,栽培和利用茶树达千年之久,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但是尚未得到充分和深入的创新利用。叶色突变是自然界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变,主要源于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叶色突变大多在苗期表达。根据茶树叶色表型,可大体分为常规绿色、白(黄)化和紫化等叶色类型,根据光照、温度、水肥条件等外界因素不同,茶树叶色突变也有不同强度的差异。国内外对于茶树叶色变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温度、光照对茶树叶色的影响以及叶色发生白、紫色突变茶树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紫化茶树具有花青素含量高的特点,白化茶树具有叶绿素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的特点,根据白化表达是否依赖外界生态,将白化茶分为生态敏感型、生态不敏感型和复合型。
在丰富的茶树品种中,叶色白化和紫化茶树鲜叶所制茶叶具有特殊的品质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叶色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产量需求大幅增加,改变茶树叶色的方法通常通过自然突变和人工选育等育种方法,成功率低且育种周期长、成本高,且此类茶树种质资源叶色性状受季节影响较大。大部分叶片紫色突变的茶树紫色表型在夏秋季节显著;白化茶树则易受温度、光照影响,从而返绿,限制了此类资源的利用。
因此开发切实有效的调控茶树叶色的技术,研制一种能够有效且快速、稳定的调控和改变茶树叶色的方法,建立配套的技术规程,对叶色特异茶树资源的增产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脱落酸和氟啶酮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及其抑制剂,目前并未见其用于诱变茶树叶色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茶树叶色易受环境影响发生改变,以及育种方法调控和改变茶树叶色效果不直接、不显著等问题,提供一种调控茶树叶色的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稳定性强等优点,同时对茶树的正常生长不产生任何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调控茶树叶色的方法按以下过程实现:
步骤1:制备药剂
用蒸馏水配制50μmol/L氟啶酮溶液和100μmol/L脱落酸溶液;
步骤2:药剂喷洒
将50μmol/L氟啶酮溶液或100μmol/L脱落酸溶液按照250mL/m2的用量均匀喷施于茶树叶面至100%的茶树叶片湿透滴药液为度,喷洒完后,自然晾干叶片上的药液;
步骤3:药剂喷洒的频次
茶树鲜叶采摘前7日喷洒一次,喷洒完后,自然晾干,可使茶树保持紫化、白化性状15天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降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或提高花青素含量来调控茶树叶色的方法,实施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叶色改变周期短且效果明显,可使正常生长的茶树叶绿素含量降低为原来的1/2,花青素含量提高为原来的1.5倍,改变后的茶树叶片颜色稳定性强,叶色不易因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改变,且茶树生长状态正常,实现有效改变茶树叶色。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处理条件下紫福星1号表型变化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5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