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AIP1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6005.5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代丽萍;杨倩;李科明;仵金玉;王鹏;叶华;史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64 | 分类号: | G01N33/564;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郑州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5 | 代理人: | 周玉青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aip1 自身抗体 食管 辅助 诊断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该标志物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且具有显著差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含有用于检测上述标志物的试剂,所述试剂为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蛋白芯片、免疫印迹或微流控免疫检测样本中所述生物标志物的试剂。本发明通过检测人血清中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区分食管鳞癌患者和正常人,可用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PAIP1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消化道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全世界人类健康。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和第6位。尤其是中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高的国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第6位和第4位。而食管鳞癌在中国占所有食管癌的90%以上,中国最常见的食管癌。
食管鳞癌发病隐匿,预后差。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易被忽视,大多数患者在出现典型症状就医时已到癌症中晚期,导致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19.9%。研究证实,食管鳞癌患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63.4%。目前食管鳞癌的检查手段主要有X线钡餐检查、CT/PET-CT扫描、电子内窥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但由于早期诊断技术有限、费用较高或侵袭性操作限制了广泛用于筛查的可能性,因此急需建立一种非侵袭性的早期食管鳞癌诊断方法。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经济适用的,并且可以作为某些癌症的早期诊断的准确补充。但是,截至目前,在食管鳞癌中,仍然没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标志物。
研究发现,随着肿瘤组织的发生发展,在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可以产生一些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特异蛋白产物,这类蛋白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同时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级联放大效应针对这些异常表达的蛋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抗体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出现于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之前,可在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较长时间,同时易于被检测以及检测过程对患者创伤性小,因此具有肿瘤早期免疫学诊断的潜力。
综上所述,为了最终实现降低食管鳞癌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本领域迫切需要筛选和鉴定更加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自身抗体标志物,并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的检测食管鳞癌自身抗体的试剂盒。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上述生物标志物的试剂在制备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试剂盒。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具有显著差异。
根据上述的生物标志物,优选地,所述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为为受试者血清、血浆中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更加优选地,所述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为受试者血清或血浆中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
根据上述的生物标志物,优选地,所述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为受试者接受肿瘤治疗之前血清或血浆中抗肿瘤相关抗原PAIP1的自身抗体。更加优选地,所述肿瘤治疗为化疗、放疗或肿瘤手术切除。
根据上述的生物标志物,优选地,所述受试者为哺乳动物,更加优选地,所述受试者为灵长类哺乳动物;最优选地,所述受试者为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