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6494.4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0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邱时;孔玲;崔劭瑜;陈雪;张秀娟;赵梦琦;张思雨;张宁;耿放;王发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20/10 | 分类号: | G16H20/10;G16H70/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胆 湿热 医药 配方 智能 推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包括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配方模块,配方模块用于存储现有肝胆湿热医药配方基础资料;步骤2:构建组方基础研究模块,用于存储用于进行组方基础研究的肝胆湿热医药配方的研究结论,包括对症效果评级、副作用所述种类,以及各个种类下副作用评级;步骤3:处理模块基于组方基础研究模块的研究结论,对配方模块进行综合排序;步骤4:通过医药配方基础资料的关键词选择,智能按照综合排序结果输出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推荐配方。本发明采用系统化思维,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肝胆湿热医药配方进行推荐排序,并且,基于组方基础研究对智能推荐系统进行动态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
背景技术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造成湿浊内生,郁久化热,形成于肝胆造成的症候。一般由三方面引起:第一、受到外部的湿热邪气,如湿热较重的秋天;第二、过于嗜食辛辣饮食、肥甘厚味等;第三、自身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造成的,常见于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的青年人。
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和饮食的不规律,越来越多的人存在或重或轻的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病位在肝、胆,可能会引发口干口苦、湿疹、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尿道炎的发生。中医上针对肝胆湿热的药方不计其数,比如,《黄帝内经》指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即若出现口苦则意味着可能有内在的毛病。以口苦为主的状况有以下几种:口中苦味甚为明显,身体感到疲劳,口不渴,舌质红,舌苔黄而厚腻,脉有力或偏快。可用:柴胡10克,龙胆草5克,藿香8克(后下),白蔻仁6克(后下),石菖蒲10克,鸡骨草15克,茵陈10克,萆薢12克,生薏苡仁2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但是,肝胆湿热中医药方的多样性不利于药方的选择、使用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采用系统化思维,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肝胆湿热医药配方进行推荐排序,并且,基于组方基础研究不断对肝胆湿热医药配方评价进行更新,动态调整肝胆湿热医药配方的推荐排序,利于使用者基于组方基础研究将研究成果快速进行配方的选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配方模块,配方模块用于存储现有肝胆湿热医药配方基础资料;
步骤2:构建组方基础研究模块,用于存储用于进行组方基础研究的肝胆湿热医药配方的研究结论,包括对症效果评级、副作用种类,以及各个种类下副作用评级;
步骤3:处理模块基于组方基础研究模块的研究结论,对配方模块进行综合排序;
步骤4:通过医药配方基础资料的关键词选择,智能按照综合排序结果输出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推荐配方。
进一步的,步骤1中肝胆湿热医药配方基础资料包括编号、原料、重量份、配备及使用方法、医学分类和普适性,其中,编号按照创建顺序自然编号,原料、重量份、配备及使用方法均为手工输入,医学治疗分类包括一级分类或多级分类,提供不定项选择,普适性用于输入≥1的实数,当普适性没有输入值时,取默认值为1。
其中,步骤2中如果进行组方基础研究的肝胆湿热医药配方不在步骤1的现有肝胆湿热医药配方中,则需要对配方模块进行更新,添加步骤2中进行组方基础研究的肝胆湿热医药配方的基础资料存储在配方模块中。
优选的,步骤2中对症效果评级包括非常好、好、一般和差,副作用评级包括非常严重、严重、一般和不严重。
进一步的,步骤3中排序按照配方推荐指数综合得分进行排序,推荐指数综合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推荐指数综合得分越低,排名越靠后,推荐指数综合得分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4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