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和清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8701.X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山;魏斯龙;曾力;徐卓;武玉金;文智强;刘伟健;马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5/00 | 分类号: | A01C15/00;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施肥 管道 堵塞 清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和清理方法,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包括施肥管、施肥管连接部件、清肥部件、驱动部件;清肥部件包括齿圈、清肥扰动杆,清肥扰动杆均匀并沿施肥管的轴向固定设置在齿圈的内侧,齿圈与施肥管同轴心设置,驱动部件与齿圈相连接,还包括保持齿圈绕自身轴旋转的限位部件。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方法,运用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本发明解决了市面上缺少在施肥管道出现堵塞后,对施肥管道内的化肥进行清理,提高施肥设备的工作效率的机械装置的问题。本发明属于施肥管道防堵塞装置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肥管道防堵塞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和清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化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同时我国耕地面积庞大,大多数农作物的增产都需要通过施用化肥来实现。目前,随着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农耕机械设备的普及,已经存在一些农作物侧深施肥装置,可将化肥直接施放到农作物附近的土壤内,可以极大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但是设备在田间工作时,施肥管道一般是直立安装,一般的侧深施肥装置从上到下依次是肥料箱、排肥器或者其他排肥装置、施肥管道、开沟器;肥料排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施肥管道落入施肥沟内,施肥管道下方靠近土壤,易受潮,从而导致该位置的颗粒状固体肥料易潮固结。所以在施肥设备的施肥管道的尾端特别容易出现肥料堆积堵塞,堵塞后不但会造成肥料漏施,而且需要人工手动清理,步骤繁琐,不利于现状农业设备的生产。
因此市面上缺少在施肥管道出现堵塞后,对施肥管道内的化肥进行清理,提高施肥设备的工作效率的机械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施肥管道出现堵塞后对施肥管道内的固体化肥进行清理、提高施肥设备的工作效率的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和清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包括第一施肥管、第二施肥管、固定连接第一施肥管与第二施肥管的施肥管连接部件、清肥部件、用于驱动清肥部件的驱动部件;清肥部件包括齿圈、清肥扰动杆,至少两根清肥扰动杆均匀固定设置在齿圈的内侧,清肥扰动杆沿第一施肥管与第二施肥管的轴向设置;齿圈上端与第一施肥管的尾端连接、齿圈下端与第二施肥管的首端连接,齿圈与第一施肥管、第二施肥管同轴心设置;一种电动式施肥管道堵塞清理装置还包括保持齿圈绕自身轴旋转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施肥管与齿圈之间、齿圈与第二施肥管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限位部件包括限位销、凸台、环状凹槽;第一凸台设置在第一施肥管的尾端,位于第一施肥管外侧的第一凸台与第一施肥管之间形成第一环状凹槽,在齿圈的上端面与第一环状凹槽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上限位销;第二凸台设置在第二施肥管的首端,位于第二施肥管外侧的第二凸台与第二施肥管之间形成第二环状凹槽,在齿圈的下端面与第二环状凹槽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下限位销。
作为一种优选,上限位销和下限位销均为与第一施肥管及第二施肥管同向设置的圆柱体,多个上限位销在齿圈的上端面上圆周均布,多个下限位销在齿圈的下端面上圆周均布;上限位销位于第一环状凹槽内,下限位销位于第二环状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齿圈的内径与第一施肥管的内径、第二施肥管的内径均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清肥扰动杆位于第一施肥管内的部分与第一施肥管及第二施肥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3mm,清肥扰动杆位于第二施肥管内的部分与第二施肥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mm。
作为一种优选,施肥管连接部件包括第一施肥管外壳、第二施肥管外壳,第一施肥管外壳设置在第一凸台的外侧,第二施肥管外壳设置在第二凸台的外侧,第一施肥管外壳的尾端开口部与第二施肥管外壳的首端开口部固定连接,第一施肥管外壳与第二施肥管外壳在驱动部件处均设置有让位口,第一施肥管外壳与第二施肥管外壳在齿圈外侧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87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