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手术中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1191.7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宇;范隆华;杨晓虎;王晨;朱广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脉弓 修复 手术 重建 部分 动脉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手术中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支架,所述的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手术中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的支架主体顶端设有左颈总动脉开窗和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所述的左颈总动脉开窗和左锁骨下动脉开窗底部通过涤纶材料分别缝制有呈“裤管形”的左颈总动脉分支和左颈总动脉分支;所述的左颈总动脉分支和左颈总动脉分支末端均通过编织型支架构建。其优点表现在:用于主动脉瘤累及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时,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维持分支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头颈部和上肢血供情况,减少患者的缺血性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手术中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支架。
背景技术
胸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严重的大动脉疾病,由于动脉壁的损伤或病变,导致主动脉局限性扩张。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现代检查手段的发展,胸主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传统手术方法包括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还需要行全弓置换治疗。由于传统开腹手术的巨大创伤,以及老年患者较差的基础情况,因此接受传统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并存在较多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假性动脉瘤、脊髓缺血性损伤和截瘫、移植物闭塞、移植物感染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瘤的新型手术方法,经股动脉的小切口,应用特殊的导入系统,将折叠的覆有人工血管薄膜的金属支架送入主动脉瘤腔内,将腔内植入物固定于动脉瘤近远端的正常动脉壁以隔绝动脉瘤。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EVAR主要有以下优点:(1)EVAR避免了开胸及体外循环,因此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2)术中不用夹闭主动脉而充分保证内脏及下肢血供;(3)目前大多数EVAR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少数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下进行,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胸主动脉瘤等多种疾病,微创、快速、有效的优势已经促使其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主动脉弓为主动脉上部弓形弯曲的部分,在第4胸椎下缘移行为降主动脉。从弓的凸侧发出3条较大的动脉,由右向左依次分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维持头颈和上肢血供。但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病变,涉及到弓部病变的隔绝和弓上分支动脉的重建,因此极大地制约了腔内技术的应用。
弓上分支重建技术按照是否改变分支开口位置,分为去分支技术和弓部分支腔内重建。弓部去分支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对弓上动脉进行旁路或转位重建,为腔内修复创造锚定区。然而,去分支技术需要实施多处血管吻合,增加了脑栓塞、神经丛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部分高危患者难以耐受。近年来,关于重建主动脉弓的腔内治疗技术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多种类型的腔内治疗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开胸手术,进一步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初步展现了在主动脉弓部病变治疗中的巨大优势。但目前很多腔内术式如平行支架技术、开窗技术等仍然是超适应证应用,缺乏远期评价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广泛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研发新型的重建主动脉弓部的腔内治疗器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567853.4,申请日2013.09.13,专利名称为:腔内支架释放器。公开了一种腔内支架释放器,该释放器将支架送入并释放于人体血管腔内,属于医疗器械。该释放器主要结构为释放丝和导管组件。
中国专利文献:CN200520005218.2,申请日2005.03.02,专利名称为:用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的分体式支架型血管。公开了一种用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的分体式支架型血管,由三个模块组成,模块二的主干部分与模块一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模块三细端与模块二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本支架型血管适用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动脉瘤及夹层的腔内修复。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手术,不需要外科手术辅助,将手术的创伤减少到了最低程度,通过设计分支保证了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液供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1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