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2914.5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贺海涛;徐宝山;麦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0 | 分类号: | C09J7/30;C09J133/00;C09J123/08;C09J1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苏张林 |
地址: | 2154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保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薄膜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可回收保护膜包括基材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的离型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离型层之间的胶黏剂层,所述胶黏剂层的原料组分及其质量份为:丙烯酸共聚物10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20‑40份、红外阻隔剂10‑20份、固化剂0.01‑2.5份和溶剂50‑100份。本发明所述的可回收保护膜环保、气味小,在使用后可重新回收、造粒,粒子再回收使用,制造成其他低档塑料制品,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回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端智能手机对玻璃、金属板材、塑料板材等用于显示屏或外壳材料外观有极高的要求。这些材料在加工制程和出货运输过程中,其表面容易受到接触性污染或磨痕划伤,所以通常采用保护膜覆盖在其表面使之免受损伤和污染。电子行业制程控制设备用红外线识别较多,普通保护膜会导致红外线重叠,影响识别,需用阻隔膜把红外线阻隔分开。
目前市场常见的保护膜大多数是以聚酯薄膜为基材,基材的单面或者双面涂布有机硅胶黏剂、丙烯酸酯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和橡胶胶黏剂,再附上一层隔离膜,此类保护膜在制程和出货过程中用于各种材料表面临时保护,消耗量巨大。使用后的保护膜作为废弃物无法回收,不易处理,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环保型胶粘剂及保护膜的可回收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回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丙烯酸共聚物对玻璃等材料服帖性好,高温高湿无残胶;通过在胶黏剂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纳米金属氧化物,使红外阻隔率可根据客户应用要求任意调节;保护膜使用的EVA胶黏剂和基材层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因此具有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使用后可回收造料制成塑料粒子,用于塑料制品,减少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保护膜,包括基材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的离型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离型层之间的胶黏剂层,所述胶黏剂层的原料组分及其质量份为:丙烯酸共聚物10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20-40份、红外阻隔剂10-20份、固化剂0.01-2.5份和溶剂50-100份。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阻隔剂中含有纳米金属氧化物,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占红外阻隔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8-35%。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铟、氧化锑和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阻隔剂的牌号为GTO-CQ81L-TOL、G-P35-EA或GTO-821-MIBK。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在50万-80万,固含量为30-4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至-40℃。
进一步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再生塑料颗粒,其乙酸乙烯含量为25-50%。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为环氧树脂和/或氮丙啶。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BOPP膜、PE膜或PLA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可回收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红外阻隔剂、固化剂与溶剂混合搅拌均匀,涂布在基材层的电晕面上,烘干后贴合离型层,熟化得到所述可回收保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过程的温度为70-75℃。
进一步地,所述熟化为30-40℃熟化3-7d。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2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