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钻孔与沉积分析的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表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2966.2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6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田文举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钻孔 沉积 分析 城市 地下 河道 表征 方法 | ||
基于钻孔与沉积分析的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表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初步分析推测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可能分布的样式及区域;(二)、对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全区域做等时高精度地层对比;(三)、通过密集地质钻孔对典型区域和重大建设区的古河道样式、规模进行沉积综合解译,明确单一河道的定量模式;(四)、厘清城市地下古河道的准确分布和特征;(五)、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地进行分层,指导地下空间开发。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和规划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钻孔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刻画城市地下古河道,同时在此基础可以针对古河道分布提出不同功能类型的规划建议,能有效地指导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浅层地下空间规划分析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钻孔与沉积分析的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文明与城市发展往往与河流息息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继承性形成的古河道被埋藏在城市地下。由于其自身垂向和纵向上的演化特性,造成城市地下不良岩土体分布较为复杂,河道自身特性造成城市地下不良岩土体分布较为复杂,但是鉴于古河道分布区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等工程地质问题矛盾突出,同时古河道作为天然的透水通道对地下水分布的控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亟需摸清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工程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高速发展,而且城镇和城市用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硬底化全面铺开。露头不断缩减,勘察资料碎片化成为了老旧城区和新建城区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巨大困难,传统的工作方法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美国河流学专家Miall于1985年提出了沉积构型的概念,主要是指沉积地质体内部构成单元的几何形态、大小、方向及相互配置关系。通过层次分析的思路对各种沉积构型单元的进行定量描述,能够有效表则地下地质体的非均质性,评价不同级次砂体单元的联通关系,并且以此指导分析地下流体流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因此,沉积构型方法为老旧城区和新建城区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钻孔与沉积分析的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表征方法,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和规划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钻孔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刻画城市地下古河道,对发育有地下古河道的城市地下空间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在此基础可以针对古河道分布提出不同功能类型的规划建议,能有效地指导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钻孔与沉积分析的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表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参照地表继承性的现代沉积,根据现今河道样式及分布特征和水动力条件,初步分析推测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可能分布的样式及区域;
(二)、对城市浅层地下古河道全区域做等时高精度地层对比;
(三)、通过钻探工作和浅层地球物理资料,在步骤(一)及前人区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沉积构型理论和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重大建设区,按照预测可能的古河道规模密集布设地质钻孔,通过密集地质钻孔对典型区域和重大建设区的古河道样式、规模进行沉积综合解译,明确单一河道的定量模式;
(四)、厘清城市地下古河道的准确分布和特征;
(五)、根据城市地下古河道的准确分布和特征,以垂向古河道发育的期次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地进行分层,对古河道发育位置和不发育位置的岩土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其工程力学特征,提出工程开发的建议和规避建议,指导地下空间开发。
步骤(二)的具体内容为:地层对比是精细刻画古河道的基础,为了保障河流相地层精细对比问题,采用“标志层控制、旋回对比、分级约束、三维闭合”的地层对比方法及原则:
(1)、标志层控制
标志层是指分布范围广、岩性特殊、厚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等时性的地层,利用标志层进行地层控制性约束;
(2)、旋回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29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