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基乳液润滑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3004.9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呈呈;解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03 | 分类号: | C09K8/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液 润滑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钻井液润滑添加剂技术领域的一种水基乳液润滑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利用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液体润滑剂和乳化增强相复配成水基乳液润滑剂;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中分布在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剥离片层间的聚合物纳米球作为固体润滑剂,基础油作为液体润滑剂。本发明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实现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与聚合物分子基体的纳米尺度复合,获得热稳定性能可控调节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乳液,实现乳液润滑剂在水基钻井液中高效润滑与良好耐热稳定性及摩擦损伤自修复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井液润滑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基乳液润滑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储层钻井的不断增加,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等复杂结构井增多,钻具与套管或井壁岩石间接触面积增大,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摩擦造成旋转扭矩增加、钻进速度降低和钻具磨损加快等难题。因此常在钻井液中添加一定量润滑剂以提高钻井液流体润滑性能,降低钻进过程扭矩、缩短起下钻时间以及减少钻具磨损来保证安全高效钻井。水基钻井液具有成本低、现场维护简单、环保压力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钻井液类型,但相比于油基钻井液体系,润滑和耐温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应用的瓶颈难题。
钻井液用润滑剂按相态主要分为液体类和固体类。其中,液体润滑剂主要包括聚合醇润滑剂、聚合醚润滑剂、矿物油润滑剂或植物油润滑剂。液体类润滑剂与钻井液配伍性好、润滑效果高,但也存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氧化降解及润滑快速失效等难题。固体润滑剂主要有玻璃小球、塑料小球、石墨粉以及二硫化钼等。固体润滑剂具有负荷稳定高、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固体类润滑剂与钻井液配伍性较差,石墨粉、二硫化钼等粉末容易漂浮于液面上,塑料小球、玻璃小球尺寸较大,容易被固控设备所除去等缺点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深层、超深层等复杂储层钻探装备对钻井液润滑剂高效润滑和高耐温适应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对钻井液润滑剂材料体系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具有耐高温稳定、高效润滑减摩功能的新型水基钻井液润滑剂材料对于提高钻井中钻具运行的可靠性和延长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基乳液润滑剂,其特征在于,利用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液体润滑剂和乳化增强相复配成水基乳液润滑剂;所述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中分布在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剥离片层间的聚合物纳米球作为固体润滑剂,基础油作为液体润滑剂;
本发明采用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与有机活性反应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所得到的纳米复合乳液微球尺寸较小、表面活性高、耐压强度好,能对金属表面的微凸体起到抛光作用,降低金属表面粗糙度,填充进入金属钻具表面微犁沟与摩擦损伤处,形成一层润滑防护膜,抗磨微球类似“微轴承”支撑表面,将摩擦表面滑动状态转变滚动状态。同时,复合材料中高扩散性和渗透性的纳米片层在金属摩擦表面扩散吸附生成润滑保护膜,抑制金属表面腐蚀磨损及提高表面微观损伤自修复性,有效防止金属表面裂纹扩展,大大延长金属材料的服役寿命。
在水基乳液润滑剂中,所述基础油的质量分数为20~60%,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的质量分数为11~45%,乳化增强相的质量分数为15~50%。进一步,所述基础油的质量分数为25~50%,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的质量分数为17~33%,乳化增强相的质量分数为20~45%。
所述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是利用阳离子型改性剂和阴离子型改性剂或阳离子型改性剂和硅烷偶联剂将层状无机填料进行二元复合改性得到的阳离子-阴离子型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或阳离子-硅烷偶联剂型双改性层状无机填料。
相比于传统的季铵盐阳离子型改性剂,本发明采用的季鏻盐阳离子改性剂对无机片层材料改性效率更高、分子复合效果更好及耐热稳定性更优;而硅烷偶联剂作为表面改性剂,能通过化学反应以强相互作用的共价键方式接枝到无机片层表面,同时还能引入不同功能基团,增强无机填料的反应活性。
由于不同改性剂对无机片层的改性机理不同,因此只采用一种改性剂对无机片层填料进行改性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30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