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动追踪系统、控制方法、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3862.3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5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诸健文;訾峰;孙建康;李鑫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追踪 系统 控制 方法 显示 面板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眼动追踪系统、控制方法、显示面板,其中,一种眼动追踪系统,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红外传感单元与第二红外传感单元,第一红外传感单元用于采集第一信号,第二红外传感单元用于采集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为环境红外信号和人眼反馈红外信号组成的混合信号;第二信号为环境红外信号;第一红外传感单元包括用于辅助获取人眼反馈红外信号的控光组件;对照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差分放大,以获得人眼反馈红外信号的放大信号;动态阈值更新模块,被配置为周期性获取人眼反馈红外信号并产生动态阈值;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实时获取的放大信号和动态阈值,实时判断人眼位置,实现眼动追踪。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AR/VR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动追踪系统、控制方法、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眼动跟踪技术,也称为视线追踪技术,是利用机械、电子、光学等各种检测手段获取受试者当前“视觉注意”的方向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医学、市场营销与广告、工效学、虚拟现实和军事等领域。
红外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反应灵敏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红外传感器是眼动追踪常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人眼部反射后的红外光线值的变化来检测眼动特征。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如VR整机内,由于封闭的环境中不仅集成有显示屏幕,还存在大量热源,这些都带来了大量的环境红外噪声,从而限制了红外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因此,如何克服红外干扰问题是非常关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眼动追踪系统、控制方法、显示面板,可以提高了眼动追踪的准确性,排除了使用情景变换所引起的阈值不适用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眼动追踪系统,包括:
相邻设置的第一红外传感单元与第二红外传感单元,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单元用于采集第一信号,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单元用于采集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环境红外信号和人眼反馈红外信号组成的混合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环境红外信号;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单元包括用于辅助获取所述人眼反馈红外信号的控光组件;
对照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差分放大,以获得所述人眼反馈红外信号的放大信号;
动态阈值更新模块,被配置为周期性获取所述人眼反馈红外信号并产生动态阈值;
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放大信号和所述动态阈值,实时判断人眼位置,实现眼动追踪。
可选地,所述对照处理模块包括差分放大电路,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单元连接,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单元连接,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耦接。
进一步地,所述对照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动态筛选模块,所述动态筛选模块包括:
比较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放大信号和所述动态阈值进行比较以产生比较结果;
开关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导通与断开所述对照处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对照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动态阈值更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3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