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8277.2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5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红兰;宋墩福;陈叶;刘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0;A01G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叶林 低产 改造 丝栗栲 阔叶 混交林 营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该营造方法旨在解决现今南方针叶人工林低产低效改造林分的质量普遍不高和改造幼林抚育次数多的两个突出的技术问题,该营造方法的步骤为:造林地全面清理、穴状整地、有机基肥施肥与回填表土、混交与种植点优化配置、植苗苗木与播种种粒的选择、植苗与芽苗播种混交造林、扩穴松土、定植施肥、定植后的第2‑3年扩穴抚育与施肥。该营造方法通过对丝栗栲与木荷的植苗造林、檫木播种造林及其树种间种植点空间的优化组合配置,达到了有效抑制杂草杂灌的影响,减少抚育用工与营造生产成本,同时满足了利用幼林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树种间对光照的需求,营造促进幼林生长及其种间关系的混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森林营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工用材林中针叶树树种占90%以上比例,且纯林作业为主,生态与经济负面问题日益突出。如针叶纯林生态系统的抗性脆弱,松材线虫病肆虐;林地地力衰退严重;林分低产低效,经济收益逐代下降等等。这与我国人工林培育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和稳定的6个目标工作相悖。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成为目前造林的中心任务之一,针叶阔叶化改造及其乡土阔叶树种选择成为了首选,并需求与之配套建设的定向集约栽培及优化营造技术模式。
我国南方顶级群落的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或主要伴生科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在长江领域海拔300~1000m的天然阔叶林中广泛分布。其主要壳斗科植物如丝栗栲、米槠等。丝栗栲属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还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材、坚果、栲胶的资源植物;檫木是樟科檫木属落叶乔木,材质优良,用于上等家具用材;木荷为山茶科木荷属常绿乔木,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用材树种和上佳的防火树种。丝栗栲、檫木和木荷均为乡土速生树种,且在天然林中属于优势树种兼有主要伴生的种间关系,入选为南方阔叶混交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中。然而,目前针对阔叶改造的混交造林普遍存在质量低、抚育成本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阔叶树种选择不当,良种育苗方法不适及其幼苗早期适应造林地等问题,从而容易导致苗木成活率、缓苗时间长、早期速生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阔叶树种混交方式方法与种植点的配置不合理,导致种间竞争矛盾比较尖锐,树种的生长优势受到抑制,进而增加幼苗期与幼龄林分的抚育成本,混交效益差。这些问题影响了现有阔叶混交营造进程及发展规模,极大的限制了改造林分质量的提升及其高质量林业经营发展方向。
现今,由低产林改造的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方式方法及其种植点配置等主要问题导致的林分质量低、抚育成本高弊端,是制约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以针叶林低产改造的阔叶混交林最为严重,因此亟需进行相应的研究开发,期望突破性地研发能解决南方低产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混交方式方法及其种植点适配问题的营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今南方低产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林分质量不高和抚育次数多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造林生产质量及其林分生长质量、同时降低幼林培育抚育次数及其抚育成本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该营造方法通过对丝栗栲、木荷和檫木的不同造林苗木适应林地的优化,采取4:4:2比例混交及其树种间种植点空间的优化组合配置,以及利用幼林林分生长发育对光照的需求差异,培育促进低改幼林生长及其种间关系的混交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营造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造林地全面清理:马尾松低产林皆伐后,对采伐迹地实施全面清理,将剩余物与地表杂草杂灌全部清出;
S2、穴状整地:垂直于等高线水平带状布置种植穴,带状种植穴的配置采取宽株距窄行间距,穴间水平距2.0m,带间距1.5m;
S3、有机基肥施肥与回填表土;造林前1-2天施基肥,施5kg/穴有机肥,先回表土,然后其他层土,施肥后总深度10-15cm,拌均,此时植苗穴高度25-30cm;播种穴高度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未经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8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