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辉度银膜、反射片及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8998.3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东;陈明源;李庆春;薛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32B27/36;B32B27/06;B32B33/00;B32B7/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曾婉忆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辉度银膜 反射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辉度银膜、反射片及背光模组,其中高辉度银膜包括:第一PET层;第一预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UV预涂层,设置在第一预涂层;镀银层,设置在UV预涂层;保护层,设置于镀银膜;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120nm,所述UV预涂层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1.562,所述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UV预涂层的改进,藉由改变PET基膜(含UV预涂层)之光学性能,能进一步地增强银反射辉度,不仅高于现有光志商品膜的反射辉度,也高于本公司此前专利申请的CN11679508A的反射片的辉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光学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辉度银膜、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光学反射膜在LCD背光模组中具有反射导光板光源的作用,市面上常见规格有白反射片,以日商三菱与东丽株式会社的产品为主,我国南亚,长宏,长阳产品等公司也有类似的产品;或有采用多层堆叠挤出形式的反射片,以3M公司的ESR为代表,前者多用于大型LCD显示屏,后者则常见于中小尺寸显示屏产品,从手机到平版,笔记本电脑都有,光志光电公司采用银反射膜,主要聚焦于LCD屏的手机平板电脑的背光模组使用,国内反射片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产品份额。
我公司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11679508A)中描述了以镀膜堆叠方式增加反射辉度,并且在制程上进行调整,也在另一件专利申请中(公开号CN112015005A)描述了以两层金属膜反射来增强反射效率的结构;在上述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1679508A)中公开了以3层PET功能膜层堆叠进行优化光学效益,同时也将反射辉度提升最大效能至3.05%。
为了进一步增加反射辉度,本方案考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PET光学膜的UV预涂层上,藉由改变PET基膜(含UV预涂层)的光学性能,以进一步的提高镀银膜的反射辉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机背光模组的高辉度银膜及反射片,以进一步的提高镀银膜的反射辉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辉度银膜,包括:第一PET层;第一预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UV预涂层,设置在第一预涂层;镀银层,设置在UV预涂层;保护层,设置于镀银膜;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120nm,所述UV预涂层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1.562,所述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
其中,第一预涂层是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主体,其配方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丙二醇甲醚15%,丙烯酸丁酯5%,甲基丙烯酸丁酯8%,甲基丙烯酸甲酯25%,甲基丙烯酸10%~苯乙烯5%,引发剂Tx21S 2%,二甲基乙醇胺2%,其余为乙醇28%。
作为本发明高辉度银膜的一种最佳实施例,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
作为本发明高辉度银膜的一种最佳实施例,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或1.524。
作为本发明高辉度银膜的一种最佳实施例,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或1.547。
一种高辉度反射片,包括上述的高辉度银膜,所述高辉度银膜的保护层表面通过一贴合层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和设置于第二PET层的镀铝层,所述镀铝层设置于贴合层与第二PET层之间。
更具体的,所述贴合层为UV-PSA或聚氨脂胶水。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PET层的厚度为25μm,所述第二PET层的厚度为50μm。
更具体的,所述镀铝层的厚为4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8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