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结构、电机部件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9632.8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2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余卫权;黄昌铎;吴小华;吴晓康;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F24F1/38;F24F1/40;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何冲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电机 部件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电机部件及空调器,包括:支架,支架为一体结构,支架上具有多个安装孔;减振部,设置在安装孔内,减振部的一部分结构凸出于安装孔外,减振部为多个,多个减振部和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减振部用于和电机连接;压紧部,压紧部和支架连接,压紧部和多个减振部抵接,以将多个减振部限定在支架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和支架之间减振效果差、安装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结构、电机部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家用空调器中室外机的电机与支架的固定一般通过螺钉与支架刚性连接,电机在运行时易将振动直接传递给机体,导致整机出现的噪音及振动较大。
其中,一种改进方式为:首先将电机装入胶垫,然后再装入到支架组件上,此种方式可有效进行减振降噪,但存在以下缺点:固定螺栓点焊在支架上,容易出现位置偏斜,组件运输过程中螺栓受外力碰撞会出现弯曲等缺陷,导致安装后出现与胶垫配合孔位偏心、挤压造成异常振动问题,加上电机频繁启动的冲击及长期运转,易将胶垫中间的孔磨损加大,进一步加剧噪音及振动异常。并且,将螺栓先点焊在支架上,其加工要求高,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电机和支架,安装精度低、装配要求高,影响电机的减振效果,对于电机和支架之间的装配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电机部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和支架的连接安装精度低、减振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为一体结构,支架上具有多个安装孔;减振部,设置在安装孔内,减振部的一部分结构凸出于安装孔外,减振部为多个,多个减振部和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减振部用于和电机连接;压紧部,压紧部和支架连接,压紧部和多个减振部抵接,以将多个减振部限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第一环形架和设置在第一环形架上的多个安装件,每个安装件内具有一个安装孔;压紧部包括第二环形架和设置在第二环形架上的多个压紧件,多个压紧件和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安装孔的内壁具有朝向第一开口的限位面,减振部的侧壁和限位面抵接,减振部的一部分结构凸出于第二开口外,压紧件从第一开口穿入安装孔并与减振部的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筒,和第一环形架连接,第一安装筒具有第一通孔;第二安装筒,和第一安装筒连接,第二安装筒具有和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组成安装孔,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通孔的径向尺寸,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接处形成限位面,第一通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通孔具有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安装件的侧壁上具有缓冲槽,缓冲槽和安装孔连通。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内壁具有第一防转面,减振部的侧壁具有第二防转面,第一防转面和第二防转面配合,以对减振部的周向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架包括环形筒和环形筋,多个安装件分布在环形筒的外壁上,环形筋围绕环形筒的外壁设置,每个安装件均和环形筋连接。
进一步地,压紧件包括:压筒,压筒的一端和第二环形架连接,压筒穿入安装孔并与减振部抵接;卡扣,设置在第二环形架上,卡扣和第一环形架或安装件卡接。
进一步地,压筒包括筒形壁和压板,筒形壁的一端和第二环形架连接,压板设置在筒形壁的另一端,压板和减振部抵接,筒形壁和压板上具有避让槽,卡扣位于避让槽内,安装件的侧壁上具有卡槽,卡扣的端部卡入卡槽内。
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第三环形架和多个支撑臂,第一环形架位于第三环形架的腔体内,多个支撑臂围绕第一环形架设置,每个支撑臂的两端分别和第一环形架、第三环形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9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