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0559.6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学;潘俊锋;冯美华;陆闯;张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蒋松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采 工作面 间留设小煤柱 巷道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工作面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将第二工作面划分为第三段和第四段;开掘第二工作面的运输巷、切眼、第三段回风巷、辅助巷道以构建第一回风系统;回采第三段并开掘第四段回风巷,第三段的回采利用第一回风系统通风;保留或充填辅助巷道;若辅助巷道充填,运输巷、切眼、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二回风系统,第四段的回采利用第二回风系统通风,或,若辅助巷道保留,辅助巷道、切眼、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三回风系统,第四段的回采利用第二回风系统和第三回风系统通风。本发明的巷道布置方法提高了回采率,缓解了采掘接续,有利于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是煤矿面临的一个重大科学与技术难题,合理区段煤柱宽度留设需要综合考虑采掘接续、灾害治理及煤炭资源回收率。采用3-20米小煤柱,对于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冲击地压灾害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比较提倡的一种留设方法。
相关技术中,受采掘接续的制约,很多矿井在上一个工作面开采前或开采期间,需要将相邻的接续工作面准备出来,如果留设小煤柱,在上一工作面开采过后,临空巷道破坏严重,无法为下一工作面回采服务,因此不得不留20米以上的大煤柱,造成资源损失严重,同时由于巷道布置在高应力区,也增加了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事故发生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该巷道布置方法一方面使得相邻两个工作面之间可以留设小煤柱,从而提高了回采率,降低了资源损失,另一方面还避免了上一工作面回采对下一工作面临空侧回采巷道的影响破坏,降低了下一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巷道维修量和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了回采作业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立分隔线,所述分隔线沿着回采方向将第一工作面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将第二工作面划分为第三段和第四段;
S2:在第一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开掘第二工作面的运输巷、切眼、第三段回风巷、辅助巷道以构建第一回风系统,所述辅助巷道与所述第三段回风巷连通并位于所述第四段内;
S3:待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回采完成后,回采所述第三段并开掘第四段回风巷,所述第三段的回采利用所述第一回风系统通风;
S4:待所述第四段回风巷开掘完成后,保留或充填所述辅助巷道;
S5:若所述辅助巷道充填,所述运输巷、所述切眼、所述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二回风系统,所述第四段的回采利用所述第二回风系统通风,
或,若所述辅助巷道保留,所述运输巷、所述切眼、所述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二回风系统,所述辅助巷道、所述切眼、所述第四段回风巷形成第三回风系统,所述第四段的回采利用所述第二回风系统和所述第三回风系统通风。
本发明实施例的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一方面使得相邻两个工作面之间可以留设小煤柱,从而提高了回采率,降低了资源损失,另一方面还避免了上一工作面回采对下一工作面临空侧回采巷道的影响破坏,降低了下一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了回采作业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采工作面间留设小煤柱的巷道布置方法包括步骤S6:重复上述步骤S1至S5,直至完成所有工作面的回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所述第三段回风巷的掘进在所述第一段回采完成后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0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