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和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2822.5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2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袁鹏;谭文峰;张嵚;李梦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藻 水稻 种植 中的 应用 共生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和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该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通过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向灌水的稻田中加入硅藻,共同培育。硅藻与水稻共同培育可以可有效产生水稻增产/增硅、其秸秆更为粗壮,抗倒伏性增大,减弱土壤退化、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增加土壤肥力的良好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和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水稻是一年生水生草本,常规的水稻种植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和收成等,其中,水稻比较依赖灌排水,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但是目前水稻的增产增硅效果并不明显。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和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藻在制备用于水稻增产增粗或抗倒伏的添加剂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其包括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向灌水的稻田中加入硅藻,共同培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灌水的所述稻田中加入的硅藻的活细胞量不低于104个/L;
优选地,灌水的所述稻田中加入的硅藻的活细胞量为104-105个/L。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稻田的水位保持于2.5-5.5c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水稻的生育周期包括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其中,所述分蘖期、所述长穗期和所述结实期需要灌水处理,所述硅藻于所述分蘖期、所述长穗期和所述结实期中的至少一个时期加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种植所述水稻的土壤为水稻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藻为淡水硅藻;
优选地,所述淡水硅藻包括梅尼小环藻和谷皮菱形藻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稻的种类选自连粳11号、湘早籼45号、龙粳39、龙粳43、龙粳31、中嘉早17、绥粳14、绥粳18、南粳9108、黄华占、美香占2号、19香、Y两优900、荃优822、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和隆两优534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硅藻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通过将硅藻置于灌水的稻田中与水稻共同培育,可有效产生水稻增产/增硅、其秸秆更为粗壮,抗倒伏性增大。常规种植下水稻生长会降低土壤pH,导致土壤逐渐酸化,然而采用本申请的培育方法与硅藻共培育后,由于硅藻捕获了水体的中HCO3-,从而可有效降低pH的降低。因此,硅藻与水稻共培育可使得土壤酸化减缓,共培养体系的pH相较于培育前不发生改变或增高。进一步地,硅藻通过光合作用形成了自身有机组分,并在死亡后释放至土壤,有效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水稻硅藻共生的培育方法可以减弱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的良好作用。其在水稻增产增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2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