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借道左转和搭接相位的逆时针放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3375.5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3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喜敏;卢守峰;成晟;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宇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广宇协同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左转 相位 逆时针 放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搭接相位和借道左转的逆时针放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借道左转车道的起始位置;(2)东进口直行左转放行绿灯;(3)东进口直行、西进口直行放行绿灯,北进口左转车辆驶入借道左转车道;(4)南进口直行、北进口直行放行绿灯,西进口左转车辆驶入借道左转车道;(5)西进口直行、左转放行绿灯,南进口左转车辆驶入借道左转车道;(6)南进口直行、左转放行绿灯。以上步骤显示以东进口作为放行的起点。当选择其他进口作为放行的起点时,放行顺序仍是逆时针。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较大提高过饱和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缓解拥堵,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借道左转和搭接相位的逆时针放行方法,属于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分离平面交叉路口的车流冲突,信号灯控制是普遍采用的交通技术。现有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技术包括定时控制、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早晚高峰通勤期间交叉路口拥堵已成常态,而且拥堵趋势逐年加重。加之受到城市土地面积的限制,较难修建更多的道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已有文献提出了利用对向车道提高通行能力的方法,典型有效的方式是利用对向车道进行左转,将对向空闲的车道利用起来,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例如发明专利“一种十字路口借道左转的交通指示系统及控制方法”(申请号201510675428.0)对借道左转的信号灯、护栏、交通标线进行了详细设计。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0215384.4、申请号201610164786.X)对借道左转的预停车线的位置和预信号灯的配时问题进行了研究。已有成果主要围绕着借道左转系统的安全、可靠的实施,从而提高驾驶员的遵从性,避免借道的车辆被截流在对向车道。
现有应用借道左转的信号放行方法可归纳为“先左转再直行”的放行方法,即放行直行车辆时,交叉方向的左转车辆进入借道左转。以十字型路口为例,当东西向直行车辆放行时,南北向左转车辆进入借道左转区域,之后随着常规左转车道上的南北左转车辆一起放行。当南北向直行车辆放行时,东西向左转车辆进入借道左转区域,之后随着常规左转车道上的东西左转车辆一起放行。相序为:东西左转、东西直行、南北左转、南北直行。或者南北左转、南北直行、东西左转、东西直行。在实践中,要么是部分进口采取借道左转,要么是全部进口采取借道左转。
现有组合借道左转和“先左转再直行”的放行方法仅适用于对向直行车流量基本相等、对向左转车流量基本相等的情况。对于以下两种情形,其放行效率较低,存在缺陷。而这两种情形,在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
第一,当对向车流量相差较大时,以上放行方法的性能大打折扣,难以发挥借道左转的优势。
第二,第二,在我国的大中城市,较多交叉口停车线附近设置了掉头,因此掉头车辆常常占用左转车道,与左转车辆一起排队,相互阻挡。当排队长度超过左转车道拓宽段时,就会影响直行车辆通行。在左转绿灯放行时,掉头车辆占用了较多时间,导致左转车辆被挡在后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搭接相位和借道左转的逆时针放行方法,解决交叉口对向流量不均衡、掉头车辆和左转车辆相互阻挡的问题。
以十字型交叉口为例,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左转车流量、左转绿灯时间设定每个进口的借道左转车道的起始位置,确保借道左转的车辆在左转绿灯时间内被清空。
步骤B:东进口直行、左转放行绿灯,北侧行人过街放行绿灯。
步骤C:东进口直行、西进口直行放行绿灯,北进口左转车辆驶入借道左转车道,南侧和北侧行人过街放行绿灯。
步骤D:北进口直行、左转放行绿灯,西侧行人过街放行绿灯。
步骤E:南进口直行、北进口直行放行绿灯,西进口左转车辆驶入借道左转车道,东侧和西侧行人过街放行绿灯。
步骤F:西进口直行、左转放行绿灯,南进口左转车辆驶入借道左转车道,南侧行人过街放行绿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宇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广宇协同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宇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广宇协同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3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及电子产品
- 下一篇:三元前驱体废水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