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临近建筑变形的富水砂性地层先隧后站施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13935.7 申请日: 2021-09-23
公开(公告)号: CN113669073B 公开(公告)日: 2023-05-26
发明(设计)人: 魏辉;阮永芬;张云飞;乔文件;吕岩;张虔;蔡龙;闫明;邱龙;郭宇航;潘继强;丁仕强;李朝成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E21D9/06 分类号: E21D9/06;E21D11/10;E02D29/045;E02D17/02;E02D17/04;E02D3/12;E02D5/76;E02D29/16;E02D31/02;E02D5/46;E02D5/34;E02D5/18
代理公司: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马凤云
地址: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控制 临近 建筑 变形 富水砂性 地层 先隧后站 施工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控制临近建筑变形的富水砂性地层先隧后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临近建筑变形控制:对拟建车站的临近建筑物桩基(2)周围采用多个袖伐管(3)进行袖阀管双液注浆预先加固,袖伐管(3)位置处形成袖伐管注浆加固体(301),注浆浆液采用质量比1:1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深度为临近建筑物承台(1)以下2m至基坑底3m范围,相邻两个袖伐管(3)水平间距1m,沿临近建筑物桩基(2)周边布置两排,排间距2m;

而后进行隔离桩(4)的施工,隔离桩(4)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为地面至基底下5m;隔离桩在基坑与临近建筑相邻平面并延伸出建筑基础范围3米内,采用双排间隔布置;

步骤二、地下既有锚索三墙合一施工:首先采用旋挖机对地连墙(7)范围内锚索(5)进行处理,旋挖机采用全挖形式从锚索布置起点开始下钻至地连墙深度;遇到锚索时将其搅断并将其缠绕至钻头上而后将旋挖机提升并将其上所绕锚索拆下;

当旋挖钻提升后采用水泥与原土质量比1:1混合水泥土回填体(8)回填并压实;

当车站范围内锚索全部处理完成后,进行地连墙等深槽壁加固施工,槽壁加固采用D800@650mm三重管的高压旋喷桩(6),加固范围为地面以下2m至地连墙底部;地连墙接头采用王字接头(10),并在其上连接防绕流铁皮(706),施工导墙(9),导墙深度施工至地面以下3m,并利用1.5m的H型钢(902)插入地下土体,其上端连接至导墙钢筋笼(901)中,将H型钢(902)与导墙钢筋笼(901)浇筑牢固形成整体优化导墙;

步骤三、端头地连墙柔性连接:为确保盾构隧道掘进时不破坏围护结构与盾构机刀盘,在盾构穿过区间范围内围护结构为C35素混凝土结构,配筋结构在隧道贯穿的位置采用玻璃纤维筋(14);

首先对玻璃纤维筋(14)的端头0.3m范围使用压制技术使其形成弧形截面渐变的弧形玻璃纤维筋段(1401),采用多个定位老虎钳(16)固定连接玻璃纤维筋(14)与钢筋(13),固定长度不小于1m;而后采用多道U型卡扣(17)进行连接;若地连墙接头不在盾构范围内,王字接头(10)采用型钢接头(11),若地连墙接头在盾构范围内,盾构贯穿范围内王字接头(10)均采用玻璃纤维接头(12);型钢接头(11)和玻璃纤维接头(12)的结构均相同,玻璃纤维接头(12)与型钢接头(11)每块面板的连接采用四道连接夹板(20)进行固定,玻璃纤维筋(14)与型钢接头(11)和玻璃纤维接头(12)均采用U型卡扣(17)固定;

步骤四、坑底及端头加固:在盾构机驶过后对端头土体进行加固,采用素咬合桩(22)加双液注浆形式加固,并在端头地连墙中设置预埋竖向注浆管(2401)和预埋横向注浆管(2402),当盾构管片与洞门间隙出现渗水时进行注浆,形成环状隔水加固体;坑底三轴搅拌桩加固采用台阶型满堂加固,形成坑底加固体(21),地连墙内侧3m范围内加固深度为5m;

步骤五、盾构掘进:盾构机中心鱼尾刀更换为中心滚刀与齿刀交替布置,正面齿刀改为滚齿刀交替布置,边缘全部更换为滚刀,在盾构机到达端头地连墙前30环时,对盾构机进行姿态调整与实时监测并控制掘进速度和土仓压力通过既定位置,期间提高同步注浆量并通过管片内预留注浆孔对外围土体进行二次双液注浆加固;

步骤六、基坑开挖与支护:首先在基坑外进行地面硬化隔绝地表水与大气降水,在基坑内部设置降水井保持基坑内水位于开挖面1m以下,在基坑外侧进行回灌以减小周围沉降;分层开挖、随挖随撑、严禁超挖,在车站外30环隧道内部设置钢支撑,采用钢支撑(25)对盾构隧道(15)的管片(1501)支撑;在车站内隧道中间隔12m浇筑一道封堵墙(26),封堵墙(26)由内向外施工;

当开挖至管片顶点以上1m时,通过地面引孔直接穿破盾构管片,每两道封堵墙(26)之间设置4个引孔点,在隧道管片内设置两道注浆分割线(2703),通过注浆管(2701)向隧道管片内分三次吹砂注浆,得到吹砂注浆体(2702),当全部填充密实后进行开挖,直接破除管片,至开挖至设计基底;

开挖过程中对地连墙变形实施监测,当变形产生突变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反压并架设临时钢支撑,当地连墙出现渗水时,立即在内侧渗水点接导流管,对渗流点处墙面进行凿平处理,以膨胀螺栓将封堵钢板覆盖在渗水点周围,边缘缝隙以黏状油脂封堵,在地连墙外侧对渗水点进行加固,首先回填砂石防止冲塌区域扩大,并采用袖阀管双液注浆以迅速形成稳定隔水层;

步骤三中,利用四道U型卡扣(17)套在固定好的双筋上,拧紧螺栓(1702)推动卡扣垫板(1701)迫使两根筋紧密接触;玻璃纤维接头(12)与型钢接头(11)采用四道连接夹板(20)进行固定,通过拧紧连接螺栓(2002)使连接板(2001)压紧在玻璃纤维接头(12)的王字玻璃纤维板(18)和型钢接头(11)的王字钢板(19)的板面上;

所述王字接头(10)与横向主筋(702)连接,防绕流铁皮(706)连接在王字接头(10)最外翼缘板的面板上,所述地连墙的地连墙骨架笼(701)外侧设置有多道定位块(703),地连墙骨架笼(701)的一侧接头处将横向主筋(702)与王字接头(10)连接,另一侧设置适应于王字接头的双峰型接头筋(704),王字接头外侧翼缘板外侧沿钢筋笼竖向连接铁皮宽度2m的防绕流铁皮(706),施工时下放地连墙骨架笼(701)后在王字接头后下放接头箱(1001),并在接头箱(1001)后堆放反压沙袋,而后在注浆孔(705)注入C35混凝土浆液待其稳定强化后进行下一槽段的施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39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