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废料回收用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6289.X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9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帅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1/14;B02C19/00;B02C18/06;B02C18/24;B02C2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余文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工程 建筑 废料 回收 预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废料回收用预处理装置,包括输送带和分离结构;所述输送带的中部设置有分离结构;所述分离结构包括壳体、破碎单元、横梁、分离板和卸料滑台;初步破碎后的混凝土块搬运到输送带的进料端,由输送带输送进入壳体内,经过破碎单元将混凝土块进行破碎,将夹杂的钢筋与混凝土进行分离,钢筋和混凝土碎屑的混合物经过分离板,钢筋段改变角度,使得钢筋段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平行,钢筋段伴随输送带滑入卸料滑台的卸料槽内,混凝土碎屑由卸料滑台与输送带之间的空隙落下,实现了钢筋段与混凝土的自动分离工作,继而提高了拆迁施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废料回收用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废料是拆除建筑物时产生废弃物,主要以混凝土为主;混凝土在回收后通过粉碎加工后制成建筑所需的砂石再次利用;建筑废料的再加工分选有效的提高建筑废料再生品的产品附加值,很好的缓解了建筑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根据CN108014887A一种建筑废料处理装置,该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碾齿,第一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在壳体顶部的支架,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槽体,槽体的内底壁开设有进料口,壳体的内底壁开设有输料口,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箱,输送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该发明,通过壳体、第一电机、转杆、碾齿、支架、槽体和进料口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块状废料碾碎,解决了块状废料占用空间的问题,给建筑工地节约空间,通过两个第一电机使块状废料碾碎效率更高,进料口呈V形使块状废料碾碎时加料更方便。
在建筑物拆迁时,施工人员使用挖掘机和粉碎钳将混凝土结构破坏成相对较小的块状物,但是混凝土块的内部大多夹有钢筋段,需要将混凝土块内夹杂的钢筋取出,再对混凝土块进行回收利用,这部分工作需要在施工现场人工完成,严重影响拆迁效率,极大的增加了人工成本。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废料回收用预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施工人员使用挖掘机和粉碎钳将混凝土结构破坏成相对较小的块状物,但是混凝土块的内部大多夹有钢筋段,需要将混凝土块内夹杂的钢筋取出,再对混凝土块进行回收利用,这部分工作需要在施工现场人工完成,严重影响拆迁效率,极大的增加了人工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废料回收用预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废料回收用预处理装置,包括输送带和分离结构;所述输送带的中部设置有分离结构;
所述分离结构包括壳体、破碎单元、横梁、分离板和卸料滑台;所述输送带的顶面中部侧壁固接壳体,所述壳体的入料端设置有破碎单元,所述壳体的出料端内壁固接多个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的底部与输送带的顶面滑动配合,所述输送带的下料端固接卸料滑台,所述卸料滑台与输送带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卸料滑台的顶部开设卸料槽;使用时,将初步破碎后的混凝土块搬运到输送带的进料端,由输送带输送进入壳体内,经过破碎单元将混凝土块进行破碎,将夹杂的钢筋与混凝土进行分离,钢筋和混凝土碎屑的混合物经过分离板,钢筋段改变角度,使得钢筋段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平行,钢筋段伴随输送带滑入卸料滑台的卸料槽内,而混凝土碎屑由卸料滑台与输送带之间的空隙落下,从而实现了钢筋段与混凝土的自动分离工作,继而提高了拆迁施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6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