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动房中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及送风顶棚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7109.X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7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沈景华;吴捷;王俊帝;王彪;陈守恭;张洁;徐樑;薛朝阳;李晓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3/068 | 分类号: | F24F13/068;F24F13/10;E04B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艾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中的 自适应 调节 大小 送风 顶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房中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及送风顶棚,所述送风口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封堵的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呈第一状态,所述封堵部件呈第一状态时,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封堵部件在送风压力作用下呈第二状态,所述封堵部件呈第二状态时,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面积,所述送风压力越大,所述第二面积越大。本发明在送风口设置封堵部件,在风压的作用下调节送风口的大小,当送风量较大时,送风口适应性变大,当送风量较小时,送风口适应性变大,降低了送风口的成本,简化了送风口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送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房中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及送风顶棚。
背景技术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瑞典德隆大学的阿达姆森教授和德国的费斯特博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被动房这一概念,是指不借助传统空调系统,依靠自身外围护结构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来保持舒适的内部热环境的建筑。被动房包括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口一般设置为大小不变,或者通过为送风口设置调节阀来实现送风量,不但提高了整个送风口的成本,而且导致送风口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降低送风口成本,简化送风口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被动房中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封堵的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呈第一状态,所述封堵部件呈第一状态时,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封堵部件在送风压力作用下呈第二状态,所述封堵部件呈第二状态时,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面积,所述送风压力越大,所述第二面积越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面积大于等于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堵部件为弹性挡风片,所述弹性挡风片上设有切开口,所述弹性挡风片在其自身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呈第一状态,所述弹性挡风片呈第一状态时,所述切开口未张开或张开较小,所述弹性挡风片在送风压力作用下呈第二状态,所述弹性挡风片呈第二状态时,所述切开口张开较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挡风片为橡胶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开口为十字形切开口或圆弧形切开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堵部件包括硬质挡风片和弹簧,所述硬质挡风片铰接连接于所述送风口上,所述硬质挡风片在所述弹簧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呈第一状态,所述硬质挡风片呈第一状态时,所述硬质挡风片与所述送风口的孔截面之间的夹角为零或较小,所述硬质挡风片在送风压力作用下呈第二状态,所述硬质挡风片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硬质挡风片与所述送风口的孔截面之间夹角较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挡风片为塑料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为拉簧。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被动房中的送风顶棚,包括顶棚,所述顶棚上设有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棚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块天花板,所述送风口设于所述天花板上或不同所述天花板的拼接缝隙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7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