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苯并五元杂环的双极性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7948.1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1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孟鸿;张鑫康;王胧佩;邹东文;贺耀武;闫朝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C07D413/14;C07D417/14;C07D409/14;C07F5/02;C07D421/14;C07D495/04;C07D517/04;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芙蓉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五元杂环 极性 荧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基于苯并五元杂环的双极性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双极性荧光材料具有以下所示结构:或其中,X、Y独立地选自氧、硫、硒、碲或氮烷基;R1‑R4独立地选自氢、氘或烷基链;EG1‑EG4为电性基团,所述EG1‑EG4中至少两个分别选自荧光基团和与所述荧光基团极性平衡的辅助基团,在此之外独立地选自氢、氘或烷基链。本发明通过辅助极性基团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材料本身的单极性特性,平衡电荷注入。另外,在基本不影响发光区域结构的前提下扭曲材料结构,减弱材料堆叠作用,降低荧光体聚集淬灭效应,提高器件稳定性和适配掺杂浓度,有利于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调控和良品率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苯并五元杂环的双极性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与传统无机发光二极管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视角宽、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度高以及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有机发光器件在汽车显示、智能手机、电视、照明和穿戴设备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发光材料是学界和产业界重点发展的OLED核心材料。当前发光材料以低效率的普通荧光材料,使用贵金属的磷光材料和寿命较短的TADF材料为主。
当前普遍采用的普通荧光或TADF材料多为含N、O等富电子杂原子的共轭结构,大多数为P型客体材料,空穴传输性能优于电子传输性能,具有单极性特性。其单极性特性导致器件必须使用N型主体材料以平衡电荷注入,这也是发光材料必须使用主客体掺杂的其中一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苯并五元杂环的双极性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旨在解决现有发光材料为单极性材料,导致器件发光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苯并五元杂环的双极性荧光材料,其中,所述双极性荧光材料具有以下所示结构:
其中,X、Y独立地选自氧(O)、硫(S)、硒(Se)、碲(Te)或氮烷基(NR)等;
R1-R4独立地选自氢、氘或烷基链;
EG1-EG4为电性基团,所述EG1-EG4中至少两个分别选自荧光基团和与所述荧光基团极性平衡的辅助基团,在此之外可以独立地选自氢、氘或烷基链。
其中,所述电性基团是指具有一定的电荷给予-接受能力的基团。所述极性平衡是指,对于荧光基团与辅助基团,二者传递的载流子相反,而速率大致相近。
优选的,所述荧光基团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具有上述荧光基团的双极性荧光材料,其荧光量子产率更高。优选的,所述辅助基团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优选的,所述双极性荧光材料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7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数据擦除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板式膜富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