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炔包裹四氧化三铁磁珠的免疫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19481.4 申请日: 2021-09-24
公开(公告)号: CN115856303A 公开(公告)日: 2023-03-28
发明(设计)人: 贾燕涛;王莉;张明阳;钱韦;王娟;武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G01N33/569;G01N33/551;G01N33/543;C12N1/20;C12N1/02;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赵静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石墨 包裹 氧化 三铁磁珠 免疫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疫石墨炔磁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免疫石墨炔磁珠为核壳结构,其核心为纳米磁珠,壳层为石墨炔层,在石墨炔层的表面修饰有单增李斯特菌抗体。本发明先制备得到以Fe3O4为核心的纳米材料;再将GDY‑Fe3O4用EDC和NHS处理,激活GDY表面的–COOH基团,最后GDY的–COOH与抗体的–NH2相互作用,获得偶联抗体的Ab‑GDY‑Fe3O4免疫石墨炔磁珠。磁珠偶联抗体后的产品稳定性好,极大缩短细菌检测时间(2天),捕获率(36.9%)和灵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细菌捕获和富集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食品、人畜粪便中,是人畜共患病原,被称为“冰箱杀手”。我国部分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达到20%左右,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散发病例也逐年递增,其易感人群为孕妇、新生儿、老人、HIV感染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免疫低下人群,引起流产、菌血症及脑膜炎等一系列症状[1,2]。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均有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体系,发展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方法以完成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单增李斯特菌的传统检测方法是直接培养法。直接培养的方法的优点是可靠,稳定和敏感,并能够提供定性和定量数据,但是,此方法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来识别和分离细菌,并且假阴性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目前,用于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方法还有生化、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如纸片法(即用平皿法)、酶联荧光分析法、金标免疫层析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核酸探针杂交技术、PCR检测技术等[4]。PCR可以定量且相对灵敏,但食品中PCR反应抑制剂多糖等成分的存在,容易得到假阴性结果,需要其他方法辅助验证。免疫层析法不如直接培养法敏感,且不能定量。另外,还有商品化的偶联单增李斯特菌抗体的免疫磁珠,但就浓缩和捕获效率而言,该方法并不理想。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更快,更灵敏,更简便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

201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李玉良等通过化学方法原位合成的石墨炔(GDY,Graphdiyne)是碳材料家族中又一个碳的同素异形体[5]。石墨炔可以看作是石墨烯中1/3的C-C中插入两个C≡C(二炔或乙炔)键,该结构不仅有苯环,而且还有由苯环、C≡C键构成的18个碳原子的大三角形环。石墨炔sp和sp2杂化的电子结构和层状二维平面的结构特点,使得其具有丰富的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多孔、优良的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半导体性能,以及力学、催化和磁学等性能,成为继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之后,又一种新的全碳二维平面结构材料[6]。当前,石墨炔在电子信息、能源转化和存储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7]

报道显示,石墨炔材料在病原菌方面的应用包括两方面:(1)杀菌作用:以H2O2/H2SO4为氧化剂通过表面氧化合成的氧化石墨炔,表面亲水性大大增强。在与细菌直接接触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石墨炔修饰的TiO2纳米纤维能增强光催化作用,延长抗菌能力,可防止植入物感染。同时这种纳米材料还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可促进细胞黏附、分化和骨组织再生[8]。(2)生物检测器:石墨炔纳米片可有效淬灭单链DNA的荧光活性,用于结合分枝杆菌的微量检测[9];包裹氧化石墨炔、氧化石墨烯、黑磷(black phosphorous)的二维纳米Janus微电机吸附罗丹明标记的亲和肽,可结合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中的霍乱毒素B,提高细菌的检测灵敏度[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94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