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幕墙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9642.X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继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96 | 分类号: | E04B2/96;E04C2/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幕墙 膜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幕墙膜结构,包括设置于楼体外立面的钢结构支架以及包覆于所述钢结构支架远离楼体一侧的PTFE膜材,所述PTFE膜材与楼体间距大于2米,所述PTFE膜材表面均匀开设有占表面积百分之18至百分之20的透光孔,所述钢结构支架包括设置于楼体外侧壁的竖直支架以及设置于楼体外侧壁和顶壁衔接处的弧形支架。本申请具有加强楼体的降温效果,延长楼体的使用寿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幕墙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外墙框架式支撑体系也是幕墙体系的一种)。
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0725556B公开了一种建筑幕墙,包括一块以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一端通过底座固定安装于建筑墙体上,相邻两支撑板之间的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一块中间板,中间板的外侧端设置有一个开口腔,开口腔内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一根转轴,转轴上转动安装两块幕墙板,开口腔的底面两侧分别安装一组顶出弹簧,顶出弹簧的另一端与幕墙板的内侧面接触,通过顶出弹簧将幕墙板向外顶出并使得幕墙板的外侧面与支撑板的外侧面平齐。
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幕墙安装至楼体外侧后,阳光直射在幕墙表面,将会对幕墙进行升温,在夏季通常可以升温至50至60摄氏度,从而在楼体的外侧对楼体形成高温包覆,一方面楼体内部的温度无法散出,另一方面幕墙的温度将会逐渐传递到楼体内,从而使得工作以及生活在楼体内的人在不安装足够的通风以及降温装置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以及生活。
发明内容
为了加强楼体的降温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幕墙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幕墙膜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幕墙膜结构,包括设置于楼体外立面的钢结构支架以及包覆于所述钢结构支架远离楼体一侧的PTFE膜材,所述PTFE膜材与楼体间距大于2米,所述PTFE膜材表面均匀开设有占表面积百分之18至百分之20的透光孔,所述钢结构支架包括设置于楼体外侧壁的竖直支架以及设置于楼体外侧壁和顶壁衔接处的弧形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建筑幕墙通过钢结构支架进行支撑,再通过PTFE膜材进行包覆,当阳光照射在该幕墙外端时,只有部分阳光可以穿过透光孔并照射在楼体的外立面,同时阳光穿过透光孔后发生漫射效应,使得光照强度直接缩小至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而不会有较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楼体表面,同时占表面积18到20左右的透光孔也不会非常影响光亮程度,另外距离楼体2米以外的PTFE膜材也无法将热量传递到楼体表面。该方案降低楼体的吸热,加强楼体的降温效果,同时减小紫外线照射至楼体表面,减缓楼体外立面的老化速度,延长楼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竖直支架包括竖直设置在楼体外侧的连接架以及水平连接于相邻所述连接架之间的多根水平架,所述水平架远离楼体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PTFE膜材靠近楼体一端抵接的支撑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平架上的支撑管将PTFE膜材进行支撑,保证PTFE膜材的平整度,同时连接架以及水平架可保证对PTFE膜材足够强度的支撑,从而使得该建筑幕墙膜结构可以在强风天不会轻易损坏,延长该建筑幕墙膜结构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弧形支架包括设置于最顶部所述水平架上端的支撑腿、设置于所述支撑腿上端的支撑杆组以及弧形连接于支撑杆组远离所述支撑腿一端的弧形支杆,所述弧形支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平滑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9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