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1323.2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7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折胜飞;侯超奇;郭海涛;高崧;张岩;李艺昭;王根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036 | 分类号: | G02B6/036;G02B6/02;C03B37/018;C03B37/027;C03C25/54;C03C25/44;C03C25/26;C03C25/106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模场 单模 辐照 铒镱共掺 光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纤芯、内包层(4)、外包层(5);
所述纤芯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中心芯层(1)、环形下陷芯层(2)、环外芯层(3);
所述纤芯的Er、Yb组分含量由内到外沿径向呈幂函数渐变分布,幂函数的指数α为0.3~0.6,具体含量为:Er:0.05~0.3 Wt.%,Yb:1~5Wt.%;纤芯共掺组分为P、Ce、F;
所述中心芯层(1)的共掺组分含量分别为:P:10~18Wt.%,Ce:0.4~1.6Wt.%,F:0.8~1.5Wt.%;所述环形下陷芯层(2)的共掺组分含量分别为:P:8~16Wt.%,Ce:0.5~1.8Wt.%,F:1.5~3.0Wt.%;所述环外芯层(3)的共掺组分含量分别为:P:6~14Wt.%,Ce:0.6~2.0Wt.%,F:0.8~1.5Wt.%;
所述内包层(4)的横截面形状为八边形,所述外包层(5)周向均布八个环绕通孔(8),所述环绕通孔(8)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外包层(5)为下陷掺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外包层(5)外侧的碳薄膜(6)以及聚合物保护层(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5)掺杂组分F的掺杂含量为3.0~5.0Wt.%;
所述纤芯、内包层(4)以及外包层(5)的材质均为石英,所述碳薄膜(6)为石墨烯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芯层(1)与环外芯层(3)的折射率相同,均大于环形下陷芯层(2);所述中心芯层(1)、环外芯层(3)与环形下陷芯层(2)的相对折射率差Δn1的取值范围均为0~4.0×10-4;
所述纤芯与内包层(4)的相对折射率差Δn2的取值范围为1.3×10-3~3.5×10-3;
所述中心芯层(1)直径、环形下陷芯层(2)外径与环外芯层(3)外径的比值d0:d1:d2=1:(1.5~3):(2~6),且d2d1。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管厚度为0.5~1.0mm的石英管作为沉积衬管,且沉积温度为1600~1900℃,采用MCVD结合螯合物气相沉积法制备纤芯,预热、除杂处理后,按照纤芯组分流量设计设置反应物料和氧气的流量,依次沉积环外芯层(3)、环形下陷芯层(2)、中心芯层(1),然后烧缩成实心的芯棒;所述芯棒采用单次烧缩工艺,氢气流量为90~120sccm;
步骤2)、按照光纤芯包比例要求,采用套管工艺在所述芯棒外套石英管,在所述环外芯层(3)的外层形成内包层(4),将所述芯棒与内包层(4)组成的整体加工成横截面为八边形的母棒;
步骤3)、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外包层(5),并沿外包层(5)轴向加工均布的八个环绕通孔(8);
步骤4)、通过高温烧缩工艺将所述母棒与外包层(5)结合制成光纤预制棒;
步骤5)、所得光纤预制棒拉丝得到铒镱共掺光纤;在光纤预制棒拉丝时,采用喷涂法在所述外包层(5)外制备碳薄膜(6),同时在碳薄膜(6)外涂覆聚合物保护层(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大模场单模耐辐照铒镱共掺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将制得的铒镱共掺光纤进行常温载氢或氘气工艺处理,压力为5~8Mpa,时长为80~20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13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