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4673.4 | 申请日: | 202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5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旷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美通备品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2 | 分类号: | B60H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湿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增湿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在安装座底部的调节座,以及加湿器,加湿器的侧部贯穿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加注管,加湿器包括放置在安装座内的加湿腔壳和转动地连接于加湿腔壳顶部的喷罩,加注管的一端连接有液舱,液舱内设置有连接于加注管上的水囊,液舱内还设有电缸,电缸的输出轴连接于水囊上,水囊远离加注管的一端安装有注液管,注液管的顶端设置有接斗,加湿腔壳的顶部周面开设有环槽。该新能源汽车的增湿装置的注水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湿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加湿器与室内加湿器原理一致,是将水注入到加湿腔壳内,再由加湿腔壳内的电动机构将水以雾化效果的方式喷注到空气中,使周边环境的干燥度得以降解变湿的目的。车载加湿器体积较小,使用时一般放置在前排两座椅之间的水杯架内,其加湿时由顶部喷罩喷出的湿气呈雾化状态,先分布于驾驶室前侧然后再分布于驾驶室后侧。由于车载加湿器体积较小因此注入在其内部的清水雾化时间较短暂,其需要经常加注清水。然而,在加注清水时需要将喷罩从加湿座上拆除,其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湿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湿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在安装座底部的调节座,以及加湿器,加湿器的侧部贯穿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加注管,加湿器包括放置在安装座内的加湿腔壳和转动地连接于加湿腔壳顶部的喷罩,加注管的一端连接有液舱,液舱内设置有连接于加注管上的水囊,液舱内还设有电缸,电缸的输出轴连接于水囊上,水囊远离加注管的一端安装有注液管,注液管的顶端设置有接斗,加湿腔壳的顶部周面开设有环槽,环槽内安装有拉簧,喷罩的底端外壁焊接有拉块,拉簧的一端连接在拉块上,以使得拉簧绕设于加湿器的周面上,拉块上连接有向液舱方向延伸的钢丝,钢丝绕设于加湿器背离拉簧的一侧,钢丝的末端连接于水囊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座上开设有螺纹孔,调节座通过螺纹孔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的侧壁固定有斜撑板,斜撑板的顶端设有抬板,液舱位于抬板上,加注管贯穿在加湿腔壳上,加湿腔壳顶部设有密封轴承,喷罩的底端设有落座,落座插设在密封轴承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液舱的一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设的延展板,延展板上凹设有瓶槽,瓶槽是弧形槽口,瓶槽的高度位置高于接斗的高度位置,且瓶槽与接斗设置在电缸的同侧,瓶槽上设有电性连接于电缸的点动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喷罩上设有一圈雾化孔,喷罩的顶面上设有一圈挡片,每个挡片设置在相邻两个雾化孔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座的顶端设有环形板,环形板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固定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转轴,转轴的顶端设有插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插管的底部设有磁座,插管通过磁座吸附在转轴的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磁座的周面内凹形成环形导槽,钢丝局部绕设于环形导槽内,使得钢丝沿着环形导槽前后移动时,能够通过环形导槽带动磁座旋转,同时使得磁座带动插管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钢丝与环形导槽的接触部位是钢丝成型时的预留弯曲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留弯曲部的周面上形成有摩擦纹路,环形导槽的内侧面形成有咬合纹路,摩擦纹路与咬合纹路相互配合以使得钢丝能够驱动磁座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转轴的下部形成有下固定段,下固定段的顶部同轴地转动连接有上枢转段,磁座吸附于上枢转段的顶端,转轴的下固定段的顶部一侧固定凸设有弧形护套,弧形护套向上延伸并挡设于磁座背离钢丝的一侧,弧形护套位于上枢转段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美通备品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美通备品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4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旋转立体车库
- 下一篇:一种野外作业场景下的量子安全数据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