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5799.3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军;李爱霞;谢英豪;张学梅;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薛建强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电池连接模块,每个电池连接模块具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相邻两个电池连接模块之间通过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连接以实现多个电池连接模块连接构成至少部分充放电串路,电池连接模块包括短路单元、用于连接电池的电池连接单元以及通断切换单元,短路单元与电池连接单元并联,且短路单元和电池连接单元均通过通断切换单元与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电连接。充放电模块与充放电串路电连接,电池监测模块与电池连接单元连接,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池监测模块和通断切换单元连接以根据电池监测情况控制通断切换单元工作,从而独立控制电池的接入和接出,保障了电池容量盈余充足,改善了电池梯次利用的供电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延长电池的生命周期,目前国内回收的锂电池经过梯次利用后,仍能用作错峰储能的储备电池,例如适用于各种移动信号基站。对回收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时,通常会将多个电池组成一组电池包,再根据容量需求将多组电池包并联得到蓄能电源。然而,实际使用中,如果电池包中的各别电池出现荷电状态大幅下滑的情况,使得整个电池包的电压下降,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会将电压较低的电池包进行隔离。这种方式下,在电池包维修完成前,蓄能电源的储备电量仍处于低于正常设计电量的状态,因此对正常用电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改善电池梯次利用的供电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电池连接模块,每个所述电池连接模块具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连接模块之间通过所述正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电池连接模块连接以构成至少部分充放电串路,所述电池连接模块包括短路单元、用于与电池连接的电池连接单元以及通断切换单元,所述短路单元与所述电池连接单元并联,且所述短路单元和所述电池连接单元均通过所述通断切换单元与所述正极输入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电连接;充放电模块,与所述充放电串路电连接;电池监测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单元连接以监测电池情况;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监测模块和所述通断切换单元连接以根据电池情况控制所述通断切换单元工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电池连接模块、充放电模块、电池监测模块以及主控模块。其中,每个电池连接模块具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相邻两个电池连接模块之间通过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连接以实现多个电池连接模块连接以构成至少部分充放电串路,而电池连接模块包括短路单元、用于与电池连接的电池连接单元以及通断切换单元,短路单元与电池连接单元并联,且短路单元和电池连接单元均通过通断切换单元与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电连接,则主控模块可以通过通断切换单元控制各个电池连接单元或短路单元接入充放电串路,使得接入充放电串路的电池相互串联并与充放电模块连通以进行正常充放电。基于此,主控模块通过电池监测模块监测电池连接单元的电池情况,从而将电池情况异常的电池与充放电串路隔离,再将电池情况正常且空闲的电池接入充放电串路,因此,相对于直接隔离整个充放电串路并等待维修或更换充放电串路中的故障电池,本申请能够以电池连接单元为单位独立对电池的接入和接出实现灵活控制,以维持充放电串路处于正常充放电状态,进一步保障了电池容量盈余充足,有利于改善电池梯次利用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够降低电池维修的频次,节省了维修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监测模块包括电量监测单元和充放电测试单元,所述电量监测单元与所述电池连接单元连接以监测电池的电量情况,所述充放电测试单元与所述电池连接单元连接以对所述电池连接单元进行充放电测试,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电量监测单元和所述充放电测试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5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色牢度篷布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双弹性杆自动收拢结构的仿真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