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韧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6112.8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为;罗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0/02 | 分类号: | C04B30/02;C04B41/64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黄明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韧 性气 凝胶 复合 绝热材料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韧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将硅源、溶剂和水解催化剂混合水解;(2)复合:在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柔顺剂、凝胶催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喷淋到基材中,使基材充满混合溶液;(3)成型:将复合完成后的材料输送到温度35‑45℃的条件下保持10‑30min,固定成型;(4)陈化:将成型的复合材料放入溶剂中浸泡;(5)疏水改性:将陈化后的复合材料放入改性液中浸泡;(6)干燥: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干燥。本发明制备出的柔韧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降噪、遮阳、防火性能,且施工方便;有效地缩短凝胶工艺时间、降低反应温度,简化工艺流程,生产可连续化,且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韧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帐篷通常采用夹芯隔热材料通过降低热导率来达到保温的效果,包括纺织类隔热材料、建筑类隔热材料。因此,帐篷夹芯隔热材料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提高帐篷保温效果及实用性的重要途径。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纳米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纳米材料,它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低热导率、低声阻抗及低折射率、疏水且不然等特性。新型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热导率为0.014-0.022 W/m•K,低于纺织类隔热材料的热导率(0.035W/m•K),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隔音、轻质的特性。因此新型气凝胶隔热材料作为帐篷隔热夹芯材料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前景。以Aspen公司的SpaceloftR系列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产品为例,该产品的厚度为5~10 mm,密度为0.15 g/cm3,最高使用温度为200℃,同时具有疏水和阻燃的性能,常温热导率为0.014W/(m•K),在隔热性能方面优于其他的隔热材料,其隔热性能优于其他一般隔热材料。但是目前的纤维增强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存在掉粉现象,难以承受反复弯折、折叠和重复使用。因此提高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柔韧性、疏水性能,降低其制备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韧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的制备工艺。
一种柔韧性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将硅源、溶剂和水解催化剂按照1:(1-9):(0.001-0.005)的体积比例混合,温度为20-60℃,搅拌时间为2-6h,水解得到二氧化硅溶胶;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聚多硅氧烷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丙醇、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水解催化剂包括纯水、盐酸、硫酸、硝酸、草酸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复合:将二氧化硅溶液输送到缓冲罐中加热至30-60℃,然后再与柔顺剂、凝胶催化剂在管道内混合,然后喷淋到基材中,使基材充满混合溶液;所述二氧化硅溶胶、柔顺剂、凝胶催化剂的体积比例为1:(0.025-0.2):(0.05-0.2),所述柔顺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聚二基甲硅氧烷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凝胶催化剂为氨水、氟化铵、碳酸铵、乙二胺、碳酸氢铵、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基材为碳纤维、聚酯纤维、超细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
(3)成型:将复合完成后的材料输送到温度35- 45℃的条件下保持10-30min,使凝胶与基材溶为一体,固定成型;
(4)陈化:将成型的复合材料放入浸泡液中,于20-60℃浸泡5-48h;
(5)疏水改性:将陈化后的复合材料放入改性液中浸泡5-48h,改性液是将表面改性剂和溶剂按照体积比1:(50-150)的体积比例混合而成,改性温度为20-60℃,所述表面改性剂包括六甲基二硅氮烷、六甲基二硅氧烷、三甲基氯硅烷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干燥: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干燥,温度为45-55℃,压力为10-16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800-3000kg/h,干燥时间为6-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6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