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7970.4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4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许静;孔德洋;孔祥吉;何健;吴文铸;曹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34;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污染物 监测 系统 | ||
1.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井以及采样组件,所述监测井由上到下依次分为防护柱(1)、中间柱(2)以及收集柱(3);
所述收集柱(3)上、下部分别为圆柱体(31)、圆锥体(32),位于圆柱体(31)下部的收集柱(3)管壁周向设有多组用于地下水渗入的小孔(33),且位于小孔(33)下方的收集柱(3)内壁设有滤料更换组件,所述滤料更换组件用于承载和更换过滤土壤颗粒及杂质的滤料;
所述滤料更换组件包括滤料载板(4)、控制板(5)、升料柱(6)以及储料桶(7),
所述滤料载板(4)与收集柱(3)内壁固定连接,且滤料载板(4)上周向等间距设有多组用于滤料下落的滤料孔(41),所述控制板(5)为扇叶型且位于滤料载板(4)的下底面,控制板(5)的各个叶板(51)与滤料载板(4)的滤料孔(41)位置对应并用于转动控制滤料孔(41)的开闭,所述滤料载板(4)下方还设有承载滤料下落的储料兜(8),
所述升料柱(6)包括可转动的柱壳体(61)以及螺旋杆(62),所述螺旋杆(62)转动设于柱壳体(61)内,且柱壳体(61)内壁与螺旋杆(62)各个螺旋间隔处均对应设有可沿着柱壳体(61)配设有纵向滑槽(611)上下滑动的拨片(612),所述拨片(612)上下侧面均设有用于相邻拨片(612)产生磁斥力的磁片,所述螺旋杆(62)上与各个拨片(612)位置对应处设有用于拨片(612)穿过的条孔(621),
所述升料柱(6)下端贯穿滤料载板(4)和控制板(5)中心并通过螺旋杆(62)下端与储料兜(8)内底面转动连接,升料柱(6)与滤料载板(4)转动密封连接,升料柱(6)与控制板(5)通过阻尼环连接,
所述升料柱(6)上端伸入储料桶(7)内配设有的中心管(71)并通过柱壳体(61)上端和螺旋杆(62)上端与储料桶(7)顶部设有的组合驱动电机(72)输出轴连接,所述中心管(71)上套设有用于推压滤料排出的环形活塞板(73),所述储料桶(7)下底面周向设有多组排料口(74),且所述排料口(74)处均设有用于防止滤料自动排出的堵片(75),所述升料柱(6)与中间柱(2)内壁接触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柱(3)的圆柱体(31)上端设有与中间柱(2)或防护柱(1)螺纹连接的螺纹口,所述中间柱(2)上、下两端内壁均设有用于与防护柱(1)、收集柱(3)螺纹连接的螺纹,所述防护柱(1)为带有螺纹口的圆柱形盖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滤料孔(41)的滤料载板(4)上设有用于提高滤料聚集于各个滤料孔(41)的弧形坡板(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包括出水管(9)、采样瓶以及机械泵,所述出水管(9)伸入至收集柱(3)的圆锥体(32)内底部,采样组件各连接处均用生料带及防水胶密封防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2)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堵片(75)为能够向外侧翻开的六瓣型橡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驱动电机(72)包括用于与柱壳体(61)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721)以及用于与螺旋杆(62)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72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21)通过所配设卡盘(723)与柱壳体(61)上端凸片(613)可拆卸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桶(7)外侧壁周向设有多组用于与中间柱(2)内壁接触固定的弧形板(76),所述弧形板(76)通过电机推杆(77)与储料桶(7)外侧壁连接,弧形板(76)与中间柱(2)内壁接触一侧设有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5)的各个叶板 (51)、储料兜(8)均为网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79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硫气体的脱硫净化系统及净化工艺
- 下一篇:一种测试井口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