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子布线方法及定子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9877.7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莹;李策;王东书;李清杰;陈英姿;李建军;李根;李东;乔兵朝;史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18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王诗琪 |
地址: | 05216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布线 方法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布线方法及定子结构,所述定子布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定子的第一半部进行第一导线组的布置,所述第一导线组的首端从所述第一半部的第一端引入,并从所述第一半部的第二端引出;在定子的第二半部进行第二导线组的布置,所述第二导线组的首端从所述第二半部的第一端引入,并从所述第二半部的第二端引出;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的首端连接形成多个首端接线点,多个所述接线点与三相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组的末端形成多个第一末端接线点,多个所述第一末端接线点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组的末端形成多个第二末端接线点,多个所述第二末端接线点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定子布线方法及定子结构降低了引线的消耗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子布线方法及定子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实现电能和机械能转换的一种设备,而定子是电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定子为静止不动的,主要作用是在三相对称绕组中通入三相对称电流,产生旋转磁场。
定子在安装前需要进行绕组安装,定子上的绕组也就是绕在定子上的铜线,绕组是由多个线圈或线圈组构成一相或整个电磁电路的统称。在进行绕组安装前,需要先计算并绘制槽电动势星形图,绘制完电动势星形图后,得出相带并进行划分,根据相带的正负确定每个定子齿之间的接线方式(即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然后与接线盒连接。
现有绕组通过计算得出的相带以及划分后,定子上其中一半绕制的铜线的首端和另一半绕制的铜线的尾端对应,但是两半的铜线首端又需要连接,这就导致连接的引线过长,加大了对铜线的损耗量,成本较高,并且较长的引线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过热、干扰磁场等,影响电机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布线方法及定子结构,旨在实现定子绕组中两个半部上导线最短,从而方便接线,降低成本的同时缓解过热、干扰磁场现象的产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布线方法,其中定子包括多个定子齿,导线绕设于定子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定子的第一半部进行第一导线组的布置,所述第一导线组的首端从所述第一半部的第一端引入,并从所述第一半部的第二端引出;
在定子的第二半部进行第二导线组的布置,所述第二导线组的首端从所述第二半部的第一端引入,并从所述第二半部的第二端引出,所述第二半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半部上第一端的对接端,所述第二半部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半部上第二端的对接端;
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的首端连接形成多个首端接线点,多个所述接线点与三相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组的末端形成多个第一末端接线点,多个所述第一末端接线点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组的末端形成多个第二末端接线点,多个所述第二末端接线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三根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三根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在对应的所述定子齿上,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在对应的所述定子齿上绕制并形成绕线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定子布线方法对定子上的第一导线组或第二导线组采用逆序绕线方式,进而使得第二导线组的首端和第一导线组的首端靠近,在连接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的首端的时候,引线可以比较短,大大减小了对引线长度的使用,降低了引线的消耗成本;引线较短,在电机工作的时候,引线中过电,能减少发热,缓解过热现象,并且避免引线过长产生的干扰磁场影响电机的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断面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断面上长边对应的面贴合定子齿进行绕制。
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绕线单元包括如下步骤:
S10: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在每个对应的所述定子齿上沿定子的径向绕设多圈形成一层第一线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9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