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1169.7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苗玉鹤;陆影;孙月;刘小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5/18 | 分类号: | C07D235/18;C07D263/57;C07D277/66;C07D401/14;C07D403/14;C07D405/14;C07D413/14;C07D417/14;C07D519/00;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元杂环 衍生物 及其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电子迁移率,能够有效促进空穴和电子的传输平衡,同时,该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空穴阻挡能力,能将空穴有效的阻挡在发光层内,增大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将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阻挡层或电子传输层,能够有效的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此外,将本发明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作为光取出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能有效解决电极薄膜和玻璃衬底的界面及玻璃衬底和空气的界面发生的全发射,提高光取出效率,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经历了阴极射线显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三个阶段。其中,最早应用于电视和电脑显示中的CRT采用的是绿显、单显显像管的显示器,但由于其具有功耗高,体积大,有辐射,无法实现屏幕大型化和像素不够高清等缺点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的LCD曾代替CRT技术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销售份额也超过CRT,但是LCD显示技术需要依靠背光源发光,且无法同时满足响应速度快、宽色域、低功耗、大屏幕、甚至可柔性化显示的需求。基于这一系列的需求,第三代平板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技术OLED应势而生。
OLED技术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典型的结构是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插入有机功能层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其中,有机功能层可根据器件设计的需求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及多层结构。最初的器件是最简单的包含单层有机功能层的结构,单层有机功能层同时承担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的责任,故对于材料的双极性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发光层直接接触阴极和阳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激子的复合几率,导致器件发光效率比较低。为了提高激子的复合几率,实现高效率的发光,有机功能层的层数逐渐增多,且各个功能层发挥的作用也趋于单一,目前的有机功能层可分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光取出取出层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层发挥优势是基于材料的良好性能之上的,因此在器件的制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从器件的结构角度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电极材料及电极修饰材料、载流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和电极材料性能虽然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非常重要,但器件的性能要得到综合提高,还需要许多性质优良的传输材料等辅助材料,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光取出材料等。这些材料性能的改进,有助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提升,因此,研究开发出新的辅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苯并五元杂环衍生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所述n选自3、4或5;Ar1独立地选自如下所示结构,
所述X1选自O、S、NR1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1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