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及多腔复合脉冲激光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2248.X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学春;宁超宇;于海娟;邹淑珍;许爽;左杰希;韩世飞;陈雪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8;H01S3/094;H01S3/10;H01S3/11;H01S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晓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脉冲 激光器 激光 放大器 | ||
1.一种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包括:
外谐振腔,包括:
泵浦源,用于产生泵浦光;
外腔增益光纤,用于吸收所述泵浦源产生的泵浦光并辐射外腔信号激光;
外腔反射型布拉格光栅,用于将所述外腔信号激光在所述外腔反射型布拉格光栅内振荡,形成激光振荡,所述外谐振腔基于所述外腔信号激光形成外腔激光脉冲;
内谐振腔,包括:
内腔增益光纤能够吸收所述外腔激光脉冲,并辐射内腔信号激光;
内腔反射型布拉格光栅,用于将所述内腔信号激光在所述内腔反射型布拉格光栅内振荡,形成激光脉冲并输出;以及
所述外腔反射型布拉格光栅包括:
第一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用于对其中心波长的外腔信号激光进行反射;
第二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其中心波长与第一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相同,所述第二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对外腔信号激光进行反射;
外谐振腔还包括:
外腔光纤合束器、外腔增益光纤、第三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和光纤耦合器;
其中,所述外腔光纤合束器包括第一光纤合束器与第二光纤合束器;
所述外腔增益光纤包括第一增益光纤与第二增益光纤;
所述内谐振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及所述光纤耦合器;
所述光纤耦合器分出的两路光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纤合束器和所述第二光纤合束器;
所述第一光纤合束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增益光纤和所述第一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
所述第二光纤合束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和所述第二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
所述第三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所述光纤耦合器、所述第一光纤合束器、所述第一增益光纤和所述第一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形成所述外谐振腔的第一谐振腔;
所述第三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所述光纤耦合器、所述第二光纤合束器、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和所述第二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形成所述外谐振腔的第二谐振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其中,
所述外腔光纤合束器,用于将所述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及所述光纤耦合器发送来的信号激光进行合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其中,
所述第三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其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一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及所述第二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心波长相同,并用于反射外腔信号激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其中,
所述泵浦源包括第一泵浦源与第二泵浦源;
其中,所述第一泵浦源产生的泵浦光通过所述第一光纤合束器进入到所述第一增益光纤后到所述第一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所述第二泵浦源产生的泵浦光通过所述第二光纤合束器进入到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后到所述第二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其中,所述内腔反射型布拉格光栅包括:
第四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用于对其中心波长的内腔信号光进行反射;
第五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其中心波长与所述第四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相同,所述第五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用于对其中心波长的内腔信号光进行反射;
所述第四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与所述第五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形成第三谐振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其中,所述内腔增益光纤设置于所述第四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与所述第五反射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还包括:
输出光纤合束器及光纤隔离器;
所述激光脉冲通过所述光纤耦合器分为两路经过所述第一增益光纤及所述第二增益光纤进行放大后,通过所述输出光纤合束器进行合束并传送给所述光纤隔离器输出。
8.一种多腔复合脉冲激光放大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
多个放大泵浦源,放大光纤合束器,放大增益光纤及包层光剥离器;
其中所述放大光纤合束器对所述多腔复合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脉冲及所述多个放大泵浦源发出的放大泵浦光进行合束后,分别经过所述放大增益光纤及所述包层光剥离器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224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工程用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鹅种蛋的孵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