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3317.9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蒋正武;何倍;张红恩;朱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4;E01C11/26;C04B28/02;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化 储存 能量 混凝土 路面 结构 系统 | ||
1.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提供电能的自发电装置(1);
路面结构层(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面层(204)、功能层(203)、中面层(202)和下面层(201),其中,所述功能层(203)由能量储存层(2031)、以及位于能量储存层(2031)上方的能量转化层(2032)组成,所述的能量储存层(2031)与自发电装置(1)电性连接,并用于储存自发电装置(1)提供的电能,所述能量转化层(2032)与能量储存层(2031)连接,并用于将能量储存层(2031)提供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传导至上面层(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层(2031)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粗细骨料、介电材料、钢纤维、外加剂及水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层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水泥用量300~800份,矿物掺合料100~300份,骨料200~1500份,介电材料为由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组成的胶凝材料用量的0%~3%,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5%,外加剂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化层(2032)包括连接能量储存层(2031)的连接导线(208)、与连接导线(208)相连的加热装置(2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能量转化层(2032)与上面层(204)之间还设有导热组件(2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能量转化层(2032)和/或上面层(204)内还设有控制加热装置(209)工作的温度控制和采集单元(2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面层(202)、能量储存层(2031)、能量转化层(2032)与上面层(204)相邻层之间还设有绝缘层(2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层(2031)与中面层(202)之间、能量转化层(2032)与上面层(204)之间均设有防水层(2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层(2)沿道路走向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路面结构层(2)之间相互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化储存能量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储存层(2031)还与无线传输模块(214)连接,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14)给外部设备无线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3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