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5714.X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5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许祖钊;张筱霞;朱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熊恒定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数据线组、多个触控走线组、多个屏蔽走线组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通过一薄膜晶体管对应连接至少一条屏蔽走线,在点灯测试过程中打开薄膜晶体管并输入对应的电信号,改善或者消除了点灯测试过程中数据信号受到干扰导致的亮线状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其包括多个依次交替排列的数据线组DLG、触控走线组TPLG以及多条点灯测试信号线CTL,每个所述数据线组DLG包括至少一条数据线DL,每个所述触控走线组TPLG包括至少一条触控走线TPL,在触控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多条点灯测试信号线CTL的投影与所述多个触控走线组TPLG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触控显示面板1在点灯测试过程中,由于未绑定驱动芯片,触控走线TPL、数据线DL均未接入源自于驱动芯片输出的对应信号,而数据线DL、点灯测试信号线CTL需要通入来自于点灯测试电路提供的对应信号以进行点灯测试,此时,由于触控走线TPL未接入信号而处于悬空状态,点灯测试信号线CTL在触控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与触控走线TPL形成交叉或者耦合,于是,触控走线TPL被耦合而具有对应的电位,触控走线TPL与数据线DL之间也会形成耦合,进而干扰数据线DL中传输的数据信号,致使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的红色画面、蓝色画面的固定位置均出现亮线2。这会导致点灯测试(CT)无法正常判片;如果忽略这种亮线2的情况,也可能会漏掉真实存在的断线,而这些断线也会影响显示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背景技术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缓解点灯测试过程中悬空的触控走线干扰数据信号导致的亮线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数据线组、多个触控走线组、多个屏蔽走线组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个数据线组包括至少一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多个触控走线组与多个数据线组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列,每个触控走线组包括至少一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触控走线;至少一屏蔽走线组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对应的相邻的一数据线组与一触控走线组之间,每个屏蔽走线组包括至少一条屏蔽走线;至少一薄膜晶体管的一端与对应的屏蔽走线电性连接,一端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走线组包括至少两条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屏蔽走线,每一薄膜晶体管的一端与对应的一屏蔽走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走线组包括三条屏蔽走线,三条屏蔽走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一薄膜晶体管的一端与三条屏蔽走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信号线和输入信号线,控制信号线与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输入信号线与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信号线用于传输恒压信号或者方波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方波信号的占空比与数据信号的占空比相同或者近似。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走线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数据线的宽度;屏蔽走线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触控走线的宽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开关电路和点灯测试控制电路,开关电路的一输出端与一数据线对应电性连接;点灯测试控制电路与开关电路和多个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用于响应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点灯测试的开始或者进行而打开多个薄膜晶体管以传输电信号至对应的屏蔽走线,且响应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点灯测试的停止而关闭多个薄膜晶体管以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5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