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耐候混凝土保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6276.9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梁;徐理德;李瑞婷;冯远;岳晓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宝塔山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5/14;C09D5/08;C09D7/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混凝土 保护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耐候混凝土保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保护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改性纳米硅溶胶乳液55‑75份,Ce/石墨烯无机抗菌剂5‑10份、改性珍珠岩颗粒3‑7份、润湿分散剂0.2-0.5份,增稠剂0.2-0.5份,消泡剂0.2-0.5份,流平剂1-3份,去离子水25‑35份。其制备过程如下:按照上述保护涂料配方将改性纳米硅溶胶乳液、Ce/石墨烯无机抗菌剂、改性珍珠岩颗粒混合,并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搅拌分散30‑60min;然后上述保护涂料配方加入剩余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流平剂、去离子水;并将高速分散机的状态调节为中速搅拌分散,继续搅拌均匀后,过滤包装即可。本发明提供的保护涂料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耐水性、耐候性、耐冲击性及附着力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机耐候混凝土保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有机硅防水渗透剂、沥青、焦油和有机溶剂被用作混凝土表面的涂层保护,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和有机硅防水渗透剂不能很好地起到防水的作用,而沥青、焦油和有机溶剂本身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现在人们不仅重视防水涂料的性能,而且越来越重视其环保程度,国家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对含有挥发性有毒害致癌有机溶剂或含有的煤焦油的防水涂料采取了强制淘汰措施。而普通的有机硅溶液,虽然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混凝土表明形成有机硅层,但依然存在容易引起老化、干裂等现象,降低了防水效果。
从以上结果能够看出,目前已有的混凝土防护涂料,虽然都能够达到基础的防护功能,但是都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对于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候性、抗菌防腐性能等方面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凝土防护涂料,虽然都能够达到基础的防护功能,但是都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对于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候性、抗菌防腐性能等方面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无机耐候混凝土保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机耐候混凝土保护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改性纳米硅溶胶乳液55-75份,Ce/石墨烯无机抗菌剂5-10份、改性珍珠岩颗粒3-7份、润湿分散剂0.2-0.5份,增稠剂0.2-0.5份,消泡剂0.2-0.5份,流平剂1-3份,去离子水25-3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改性纳米硅溶胶乳液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搅拌状态下向纳米硅溶胶中缓慢加入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剂及适量表面活性剂和水,其中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剂的加入量为所述纳米硅溶胶的1.5-1.8wt%,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10小时以上,直至得到外观为乳白色半透明的低粘度乳液,即为改性纳米硅溶胶乳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Ce/石墨烯无机抗菌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硝酸铈溶液采用浸渍法浸渍在纳米石墨烯载体上,使硝酸铈溶液充分浸渍在纳米石墨烯表面并渗透至其内表面,其中硝酸铈溶液的浓度为5-25g/mL;
待浸渍平衡后,去掉剩余液体,然后对负载有稀土铈的纳米石墨烯进行干燥即可得到Ce/石墨烯无机抗菌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改性珍珠岩颗粒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珍珠岩在250-300℃下预热3-5min,再将其转入1000-1200℃高温条件下处理1-3s得到改性膨胀型珍珠岩,将所述改性膨胀型珍珠岩粉碎后过200目筛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宝塔山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宝塔山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6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实现热风炉微排放的烟气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辅热式冷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