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6988.0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9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敬功;伊祥华;母昌考;王建平;叶乐平;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象山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3/04;A01K61/8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郑哲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鱼类 淡化 养殖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选择目标养殖水域,目标养殖水域为盐碱水域;S200,通过盐度阶梯降低的方式对海水鱼类进行淡化,以使得海水鱼类在目标养殖水域的盐度下能够正常生长;S300,将淡化后的海水鱼类运输至目标养殖水域进行养殖,通过选择合适盐度的盐碱水域实现对海水鱼类进行长期养殖,使得海水鱼类在盐碱水域内能正常生长,使得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们也能品尝到鲜活的海水产品,同时也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盐碱地域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收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水鱼类淡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水鱼,生活在海里的鱼,其相对于禽类、畜类、淡水鱼类具有更优质的蛋白质,禽类、畜类不具有不饱和脂肪酸、淡水鱼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低,而海水鱼类具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海水鱼类其一般都只能在高盐度的海水里生长,如果把海水鱼类移至低盐度的水域或淡水中去,因环境的渗透压突然下降,海水鱼类的细胞内的渗透压在短时间内无法与环境平衡,导致海水鱼类的细胞发生膨胀后不能恢复,使得其细胞发生生理性破坏,无法复原,从而导致海水鱼类发生死亡。
现有技术中海水鱼类的淡化过程的成本较高且海水鱼类的成活率低,使得淡化后的海水鱼类无法正常进行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提高淡化后海水鱼类的成活率,以实现海水鱼类能在内陆盐碱水域养殖,提高盐碱地、盐碱水域土地的利用效率。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以降低淡化成本,使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们也能品尝到鲜活的海水产品。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选择目标养殖水域,所述目标养殖水域为盐碱水域;
S200,通过盐度阶梯降低的方式对海水鱼类进行淡化,以使得所述海水鱼类在所述目标养殖水域的盐度下能够正常生长;
S300,将淡化后的所述海水鱼类运输至所述目标养殖水域进行养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目标养殖水域的盐度不低于0.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中,设置多个依次降低的盐度阶梯,第一个所述盐度阶梯的淡化水盐度为15‰,最后一个所述盐度阶梯的淡化水的盐度与所述目标养殖水域的盐度一致,各个所述盐度阶梯之间的盐度差值为0.5‰~5‰,海水鱼类在不同的所述盐度阶梯的淡化水中保持10h~15h,淡化温度为15℃~2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中各个所述盐度阶梯的盐度为15‰、10‰、7‰、5‰、5‰>S1≥3‰、3‰>S2≥2.5‰、2.5‰>S3≥2‰、2‰>S4≥1.5‰、1.5‰>S5≥1‰、1‰>S6≥0.5‰。
进一步地,检测所述步骤S200中各个所述盐度阶梯的淡化水的总碱度,当总碱度低于 80ppm时,添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总碱度不低于80pp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海水鱼类在各个所述盐度阶梯的淡化水中进行养殖时,控制淡化水的pH值为7.8以上,溶解氧为5mg/L以上,氨氮和亚硝酸盐为0.5mg/L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中,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水质控制:在淡化过程中对所述海水鱼类进行投喂饵料,一天投喂2次,每日投喂饵料的量为所述海水鱼类的重量的3%以下,投喂的饵料为浮性膨化颗粒饵料;定期对淡化水进行更换,更换前先进行底部吸污处理,更换时间间隔为每12小时,更换水量为25%~30%的淡化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象山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未经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象山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6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