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均质气藏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8150.5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楠;郑铜;冯兴武;肖诚诚;黄金;逯志坚;薛新宇;毛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27;E21B4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史萌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均质气藏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气藏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均质气藏识别方法。在未勘探打井的地区内,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依次布置三口勘探井,并对其进行压裂改造并生产天然气,最终根据三口勘探井的总累计产气量进行判断,在大于总累计产气量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口勘探井、第二口勘探井和第三口勘探井围成的区域识别为含气区域。本发明根据非均质性的窄河道气藏储层岩石特性针对性的采取酸压改造方式并配合经济产能评价,在未勘探打井的地区内对地下可采气量进行评价,提高了气藏勘探开发评价选区准确性;并通过定量评价单井产量,为气藏勘探开发评价选区提供数据基础,提高勘探效率和产能并降低勘探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藏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均质气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旬宜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烃源岩条件较好,上古生界水下分支河道发育,下古生界岩溶储层发育,周缘探井已取得突破,区内旬宜1井试获少量天然气,该区展现较大的勘探潜力。鄂南古生界以南部物源为主,目前中石化区块上古生界取得突破的主要是来自北部物源的气藏(以富县区块为主),该区域上古生界整体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处于陆相淡水—半咸水环境,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储集砂体,砂岩中少长石、多岩屑,填隙物含量高,指示其成熟度低,加之碎屑间线接触,各类孔隙度普遍在1%左右,造成物性整体偏低,形成低孔、低渗致密型储集层。但因储层砂岩少泥质充填物,原生粒间孔相对发育,非均质性最弱,且气藏连续性好,在研究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中地质储量最丰富,超过5×1010m3,60%的气井能达到中高产,为区域求产的重要层位。该风险井区的钻探对认识整个南部物源的上古生界勘探潜力具有较大引领意义,一旦突破将带动整个探区的天然气勘探,将形成河南油田新的产能接替区。
授权公告号为CN106295210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开展储量空白带勘探潜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最真实可靠的井筒资料来进行数据计算与处理,最终计算得到储量空白带勘探潜力值,能够量化评价不同层系、不同油藏组合体储量空白带的勘探潜力。
授权公告号为CN10513415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高效酸压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计算其酸液用量,在保证酸压效果的前提下,首先泵注高浓度酸液,然后泵注非反应液体,为提高酸液利用效率,采用等时段四阶梯降排量的泵注方法,同时考虑储层中的残酸尽量返排回地面。该方法能有效减少酸液用量、提高裂缝远端的导流能力,降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成本。
授权公告号为CN10706070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雾化深穿透酸压方法,该方法利用在酸压泵注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由液态二氧化碳相变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与特种酸液形成雾化酸,形成酸蚀裂缝体系,采用深穿透酸液和高导流酸液分别进行中远井地带主干裂缝和近井地带主裂缝通道的酸蚀,建立高导流主干裂缝系统,从而形成复杂酸压裂缝体系,以增加酸液有效波及范围和酸蚀裂缝沟通地下裂缝或溶洞储集体的几率。
上述这些方法,分别对单独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描述勘探情况,或者对某种岩性的岩石采用酸压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方法描述,但是目前缺少在未勘探打井地区内对气藏进行识别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均质气藏识别方法,用以提供一种在未勘探打井的地区内对地下气藏进行识别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包括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方案对应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均质气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未勘探地区布置第一口勘探井,获取第一口勘探井储层的岩石理化参数,以从中挑选出第一优势层位;
2)对第一口勘探井的第一优势层位进行压裂改造,并下入生产管柱生产天然气;统计所述第一口勘探井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累计产气量:若第一口勘探井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累计产气量大于累计产气量阈值,则在第一口勘探井周围第一设定范围内布置第二口勘探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8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废水中回收锰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使用眼球中心位置的眼睛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