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9575.8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3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柯世堂;赵永发;王硕;员亦雯;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13/25;F03D1/06;F03B13/18;F03B13/14;F03B17/06;F03B13/12;F03B3/12;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张明浩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远 海浮式风 联合 发电 装置 | ||
1.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包括能浮于海面的半潜式基础(1),其特征是:所述的半潜式基础(1)镂空设置,所述的半潜式基础(1)上部安装有风力发电机(2),所述的半潜式基础(1)的镂空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3),所述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3)能利用半潜式基础(1)上下浮动产生电能,半潜式基础(1)在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3)外侧安装有若干个摆臂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4),所述的摆臂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4)能在波浪的作用下摆动,并利用该摆动产生电能,所述的半潜式基础(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垂直轴式海流发电装置(5),所述的垂直轴式海流发电装置(5)利用不同流向的海流产生电能,所述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3)包括振荡浮子外壳(31)、下密封板(32)、上活塞板(33)、支撑柱(34)以及涡轮发电机(35),所述的振荡浮子外壳(31)的底部设置有浮腔(3a),所述的下密封板(32)与振荡浮子外壳固定连接,下密封板(32)盖合在浮腔(3a)上使浮腔(3a)密封,所述的上活塞板(33)与支撑柱(34)固定连接,上活塞板(33)位于振荡浮子外壳(31)内,与下密封板(32)之间合围出空气舱(3b),所述的支撑柱(34)内部中空,涡轮发电机(35)安装在支撑柱(34)内,所述的支撑柱(34)上端与上层水平三角架(12)固定连接,支撑柱(34)部分位于空气舱(3b)中,并通过开孔与空气舱(3b)连通,振荡浮子外壳(31)部分位于海水中,当半潜式基础(1)随海浪上下浮动时,浮腔(3a)通过浮力推动振荡浮子外壳(31)上下移动,从而使振荡浮子外壳(31)带动下密封板(32)与上活塞板(33)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空气舱(3b)压缩或吸入的空气,空气舱(3b)与支撑柱(34)内腔产生空气对流,从而推动涡轮发电机(35)发电,所述的涡轮发电机(35)与海上升压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半潜式基础(1)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半潜式基础(1)的柔性系泊系统、用于对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的海上升压站和用于将升压后电能送出的送出电缆,所述的风力发电机(2)、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3)以及摆臂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4)共用一套柔性系泊系统、海上升压站和送出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半潜式基础(1)由底层水平三角架(11)、上层水平三角架(12)以及用于连接底层水平三角架(11)、上层水平三角架(12)的竖向支架(13)构成,所述的半潜式基础(1)的镂空即为底层水平三角架(11)、上层水平三角架(12)和竖向支架(13)之间的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风力发电机(2)为大兆瓦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大兆瓦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包括塔筒(21)、电力转换机舱(22)、轮毂以及叶片(23),所述的叶片(23)通过轮毂与电力转换机舱(22)连接,所述的电力转换机舱(22)固定在塔筒(21)上部,塔筒(21)底部与半潜式基础(1)固定连接,电力转换机舱(22)用于将叶片(23)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力转换机舱(22)与海上升压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柱(34)下端穿过下密封板(32)与底层水平三角架(11)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柱(34)在上活塞板(33)与下密封板(32)之间安装有限位垫(36),所述的限位垫(36)用于防止下密封板(32)过度上移与上活塞板(33)碰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远海浮式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活塞板(33)与下密封板(32)均为钢板,限位垫(36)为橡胶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95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圈去飞边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端的大型养鸡场智能化粪便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