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量增强棒推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9582.8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民;郭晓飞;张硕;刘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7/04 | 分类号: | E21C3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王昊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增强 推送 方法 | ||
1.一种能量增强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能量增强棒(140)放置于储能舱(200)和螺旋推送器(500)之间的空间;
将推杆(400)的后端连接于换向器(700),推杆(400)的前端插入螺旋推送器(500)中心的孔内,再将换向器(700)安装于储能舱(200)的后端;
换向器(700)带动螺旋推送器(500)旋转,螺旋推送器(500)带动搂弹器(300)旋转,搂弹器(300)固定在螺旋推送器(500)的活动套筒(510)前端的开口处,搂弹器(300)的内弧面和活动套筒(510)的内壁形成连续的能量增强棒搂转面(330);
搂弹器(300)旋转时,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被搂弹器(300)的搂爪(320)从储能舱(200)内壁的半圆槽(220)内搂起,使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位于搂爪(320)上;
重复以下步骤直至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被搂转至螺旋推送器(500)的中心的孔内:继续旋转螺旋推送器(500),后一个能量增强棒(140)向前移动时与前一个能量增强棒(140)抵接,然后后一个能量增强棒(140)被搂爪(320)从半圆槽(220)内搂起,后一个能量增强棒(140)搂起的过程中,后一个能量增强棒(140)和前一个能量增强棒(140)在能量增强棒搂转面(330)的作用下向螺旋推送器(500)的中心靠近;
换向器(700)驱动推杆(400)向前移动,进而使螺旋推送器(500)停止旋转,推杆(400)将能量增强棒(140)推送至能量转换器(10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增强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旋推送器(500)包括活动套筒(510)、以及均匀绕设在所述活动套筒(510)外壁上的螺旋推送片(512);储能舱(200)的内壁开设有半圆槽(220);
将能量增强棒(140)放置于储能舱(200)和螺旋推送器(500)之间的空间的步骤包括:
调整螺旋推送器(500)的旋转角度,使活动套筒(510)的外壁靠近螺旋推送片(512)端部的部分和半圆槽(220)相对设置;
将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插入半圆槽(220)和活动套筒(510)之间,使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的外壁和半圆槽(220)抵接,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的端部和螺旋推送片(512)的侧壁抵接;
旋转螺旋推送器(500),使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在螺旋推送片(512)的作用下沿半圆槽(220)向搂弹器(300)的方向移动,当活动套筒(510)的外壁靠近螺旋推送片(512)端部的部分移动至下一个半圆槽(220)时,停止旋转螺旋推送器(500);
将第二个能量增强棒(140)插入半圆槽(220)和活动套筒(510)之间;
按照同样的方法将N个能量增强棒(140)放置于半圆槽(220)和螺旋推送片(512)之间,使第一个能量增强棒(140)移动至搂弹器(300)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增强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换向器(700)的电机(750)通过离合机构驱动螺旋推送器(500)旋转;
换向器(700)使螺旋推送器(500)停止旋转的步骤包括:
换向器(700)的电机(750)反向旋转并驱动推杆(400)向前移动,从动平面齿轮(730)和螺旋推送器(500)在与螺旋推送器(500)连接的单向轴承(770)的作用下停止旋转,推杆(400)向前移动进而使离合机构的从动平面齿轮(730)和主动平面齿轮(740)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增强棒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机(750)的输出轴上的螺纹套筒(760)套装于推杆(400)后端的丝杠(440)上,主动平面齿轮(740)安装于螺纹套筒(760)上;
换向器(700)的电机(750)反向旋转时,带动螺纹套筒(760)旋转,从动平面齿轮(730)在单向轴承(770)的作用下停止旋转,从动平面齿轮(730)的导向块(731)在丝杠(440)侧壁的导向槽(441)内滑动,使得螺纹套筒(760)带动丝杠(440)向前移动;
从动平面齿轮(730)的前端失去丝杠(440)的前端的推力后,从动平面齿轮(730)和主动平面齿轮(740)在其之间的复位弹簧(742)的作用下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95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