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预应力压板式多排支护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0389.6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2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勘天泽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预应力 压板 式多排 支护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预应力压板式多排桩支护结构及方法,包括:前排挡土围护构件,前排挡土围护构件临近基坑设置,前排挡土围护构件至少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后排挡土围护构件,后排挡土围护构件位于前排挡土围护构件的外侧,后排挡土围护构件与前排挡土围护构件间隔开预定距离,后排挡土围护构件至少部分位于地面以下;预应力压板,预应力压板与后排挡土围护构件的上端以及前排挡土围护构件的上端分别连接,预应力压板为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提供一个向外的力。根据本发明的基坑预应力压板式多排桩支护结构,安全可靠,节约了大量的内支撑材料,大幅度降低了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基坑预应力压板式多排支护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要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一般要设置基坑支护结构,以满足基坑稳定和周围环境变形要求。
单排桩支护结构是指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一排挡土围护构件和挡土围护构件顶部的预应力板组成的悬臂式挡土结构,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上述单排桩支护结构变形加大,难以满足基坑稳定和周围环境变形要求,需要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或支锚式排桩支护结构。
现有常规双排桩支护结构是指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由前、后两排挡土围护构件和挡土围护构件顶部的预应力板组成的刚架式挡土结构,现有双排桩支护结构是一种非预应力连梁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前排支护桩与后排支护桩一一对应,预应力板由前排挡土围护结构顶冠梁、后排挡土围护结构顶部冠梁及前后排冠梁之间设置的连梁等组成,预应力板与挡土围护结构顶部的连接节点为常规非预应力节点,不能施加预应力,随着基坑深度的进一步增加,上述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加大,难以满足基坑稳定和周围环境变形要求,需要采用支锚式排桩支护结构。
支锚式排桩支护结构是指增设支锚构件的排桩挡土结构。现有基坑支锚构件分为斜拉锚和内支撑两种支锚构件。
斜拉锚式排桩支护结构是在基坑挡土围护结构向基坑外侧增加设置斜拉锚构件的排桩支护结构,内支撑式排桩支护结构是在基坑挡土围护结构内侧增加设置内支撑构件的排桩支护结构。
单排桩支护结构的缺点:(1)仅适用于较浅基坑及对周边环境不敏感的基坑;(2)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基坑位移加大,基坑造价较高。
现有常规非预应力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缺点:(1)适用于较浅基坑及对周边环境不太敏感的基坑;(2)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基坑位移加大,基坑造价较高。
斜拉锚排桩支护结构的缺点:(1)需要较大的场地条件,而很多基坑周边场地条件狭窄,不具备施工斜拉锚的场地条件;(2)斜拉锚施工和基坑开挖过程都会引起较大的基坑变形,对周围环境影响大,不适用于周边环境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场地,应用范围小,局限性大。
内支撑排桩支护结构缺点:(1)是需要大量的内支撑材料,造价高;(2)支撑以下基坑不便于采用大型机械开挖,只能采用小型机械施工或人工开挖,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下,加长了工期,又提高了造价;(3)支撑构件的设置和拆除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施工工期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需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基坑预应力压板式多排桩支护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坑预应力压板式多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挡土围护构件,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临近基坑设置,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至少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后排挡土围护构件,所述后排挡土围护构件位于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的外侧,所述后排挡土围护构件与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后排挡土围护构件至少部分位于地面以下;预应力压板,所述预应力压板与所述后排挡土围护构件的上端以及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预应力压板为所述前排挡土围护构件提供一个向外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勘天泽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勘天泽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0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配件衬套自动装配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钨聚合物鱼坠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