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0565.6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1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谢阿明;陈佑剑;焦颖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道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6 | 分类号: | C01B32/16;C01B32/168;C01B32/05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焦亚如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微米 掺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有机小分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溶液A,同时将表面活性剂分散至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边搅拌边将溶液A滴加至溶液B中,得到自组装有机结构;步骤2,将上述的自组装有机结构加入到pH=8.5Tris缓冲液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多巴胺搅拌反应,得到聚多巴胺包裹的自组装有机结构;步骤3,将上述的聚多巴胺包覆的自组装有机结构置于管式炉中高温煅烧,得到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本发明解决了中空型亚微米碳管的空白,利用有机小分子和多巴胺形成可控式自组装有机结构,从而形成大比表面积的中空碳管,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
背景技术
碳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的新兴材料,近年来关于碳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在各种碳纳米材料中,中空碳纳米结构因其热稳定性高、电子传递能力强、比表面积大、裸露的活性位点丰富、形状和结构灵活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中空碳纳米结构在能源、催化、电子、生物医学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然而纯碳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杂原子掺杂可以有效调节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杂原子中,由于氮原子和碳原子半径接近,可以很好地形成氮掺杂碳材料。氮原子掺杂对碳材料电导率、场发射性能、超级电容器性能、氧还原催化性能、其他催化性能、储氢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对于氮掺杂碳材料的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中空型亚微米碳管的空白,利用有机小分子和多巴胺形成可控式自组装有机结构,从而形成大比表面积的中空碳管,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有机小分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5mg/mL溶液A,同时将表面活性剂分散至去离子水中得到25mg/L溶液B;边搅拌边将溶液A滴加至溶液B中,溶液A与溶液B的体积比为1:7,待反应结束,静置,过滤,干燥得到自组装有机结构;
步骤2,将50mg上述的自组装有机结构加入到pH=8.5Tris缓冲液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多巴胺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聚多巴胺包裹的自组装有机结构;
步骤3,将上述的聚多巴胺包覆的自组装有机结构置于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进行高温煅烧,反应结束后得到中空亚微米氮掺杂碳管。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小分子采用蒽、9,10-二腈基蒽或9,10-二溴蒽。
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采用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烷、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1中的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多巴胺质量为10-100mg。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6-24h。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煅烧温度为500-100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煅烧时间为1-12h。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中空型亚微米碳管的空白,利用有机小分子和多巴胺形成可控式自组装有机结构,从而形成大比表面积中空碳管,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道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道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0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