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多组分液体愈创敷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1131.8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2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万泱;黄俊麟;李鹏;刘洋;邓桂芳;杨智豪;肖鑫宇;范晶;黄康;王思琪;李先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40 | 分类号: | A61L15/40;A61L15/44;A61L15/62;A61K36/898;A61P7/04;A61P29/00;A61P31/0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5 | 代理人: | 李自强 |
地址: | 330004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分 液体 敷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多组分液体愈创敷料及制备方法,包括白芨、三七、紫珠、蒲黄、川芎、鼠妇、黄连的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并以白芨胶作为成膜剂制备得到,可用于各类机械性的皮肤损伤、慢性感染创面、下肢溃疡、糖尿病足溃疡等创伤的愈创敷料,本申请以白芨胶作为新型成膜材料,代替现有化学成膜剂,无毒无刺激,具有可降解,能够消炎止血、快速成膜、保护伤口等优点,并且中药组合物按照“君、臣、佐、使”原则进行组合,各药协同增效,增强杀菌止痛、消肿生肌效果,同时工艺路线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多组分液体愈创敷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创面的治疗护理是外科整形修复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创伤,使得皮肤的完整性受损,从而出现疼痛、渗血渗液、电解质及蛋白质丢失、细菌入侵等一系列生理病理问题。学界普遍认为,具有优异性能的主动型敷料是皮肤创面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敷料可以作为皮肤的替代物,起到暂时的皮肤屏障功能,避免外界微生物的侵袭,防止创面遭受二次损伤;同时还能营造一个适合创面修复的微湿、微酸、低氧的微环境,从而保证皮肤创面的更好更快愈合。
目前现有的敷料大多采用化学合成成膜材料,但是化学合成的成膜材料存在功能单一,气味刺鼻,易产生刺痛感等缺点,另外三七复方的中药方具有止血、消毒等功效,但是如果直接将中药磨粉敷于患处,不仅用量大而且维持性不好,所以如何将中药剂型进行改进,提高中药有效利用率,避免其使用麻烦,易污染伤口等缺点是目前中药敷料的发展方向。
白芨是一种中药,此品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白芨药材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类、联苄类和菲类及其衍生物,如丁香树脂酚、β-谷甾醇、没食子酸等。其他成分还包括:甾类、萜类、酯类、醚类等化合物。白芨具有止血作用、抗菌作用以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本申请的团队在对现有新型保湿敷料进行调查与文献阅读后,从其材质与功效等方面出发,实验筛选出中药提取物白芨胶作为新型成膜剂,进一步进行多功能中药医用敷料及剂型的研发设计,着力于研发出兼具保护性与治疗性的白芨胶新型液体敷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多组分液体愈创敷料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多组分液体愈创敷料,包括以下组分: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作为成膜剂的白芨胶、蒸馏水、乙醇;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白芨、三七、紫珠、蒲黄、川芎、鼠妇、黄连;
其中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补肺,具有收敛止血,清热湿,消肿生肌的功效。
三七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皂苷类,也是其发挥药理药效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除此之外,三七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中还包括挥发油、三七素、黄酮类成分、甾醇成分、聚炔醇类成分、糖类成分、氨基酸成分、有机酸及无机盐等成分。并且三七具有止血作用、镇痛作用以及抗炎作用。临床上使用的三七饮片、三七伤药片等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运用于各种运动创伤、风湿免疫疾病等的治疗
紫珠味苦、涩、药性平,树叶含有一种称之为黄酮类缩合鞣质的止血成分,具有止血、散淤、消炎、抑菌作用的功能。
蒲黄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状,须根多,叶狭长线形,夏季顶生穗状花序,长圆柱形,褐色,果穗圆柱状。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资源非常丰富,生于沼池、水边及浅沼泽中。蒲黄以粉细、质轻、色鲜黄、滑腻感强者为佳。目前供临床入药的有长苞香蒲、宽叶香蒲、狭叶香蒲及蒙古香蒲等。蒲黄是临床常用中药,有多种药理作用。
蒲黄化学成分有甾类、黄酮类、氨基酸类、多糖类、无机成分及其他成分组成。具有促凝血、化瘀止痛作用并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11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