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1158.7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1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琦;潘学标;潘志华;郑诗然;邢梦媛;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隆智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4 | 代理人: | 夏满强;祁永强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旱 风沙 周年 保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采取“起宽垄,深沟植,来年垄沟互换”的方式实现旱作农业的水分高效利用。即第一年在垄沟内种植作物,垄面用于集雨,而在作物收获后,或者在再次种植作物之前,将垄沟与垄面的位置互换,原垄面变为垄沟,原垄沟变为垄面,则原垄面处收集的雨水则可高效的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水分。采用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含量以及降水利用效率,并且提高了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大气降水量不足且缺乏灌溉条件,水分条件成为了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农牧交错带地区多为雨养农业。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北方干旱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且极端降雨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增加了雨养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田间集雨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了干旱区农业需水压力,在半干旱偏旱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如何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田间雨水的利用率,以缓解旱作农业需水压力是当下的重要问题。
张建新等就国内外旱地集雨技术的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集雨技术正逐步走向推广应用,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沟垄集雨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区一项重要的田间雨水就地叠加利用技术,通过改善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水平、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沟垄集雨技术研究区域大多集中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包括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市,研究作物包括了一年生的小麦、燕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也包括了老芒麦、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作物。
莫非等总结了近30年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田间微集雨技术,指出垄沟覆盖微集雨栽培技术为西北旱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以往的沟垄集雨试验多集中在研究不同材料集雨面的集雨效应,或是不同比例沟垄的集雨效应。
上述垄沟集雨技术为现有的普通开沟起垄,对改善雨水的利用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以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效率更高的一种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其包括:
起垄,垄面宽度与垄沟宽度相同;
人工夯实垄面并使其呈拱形;
在垄沟内种植作物;
在头茬作物收获后或次茬作物种植之前,推平并修整原有垄面、垄沟,在原有垄面的位置形成新的垄沟,在原有垄沟的位置形成新的垄面,实现垄沟位置互换。
优选的,所述垄沟位置互换具体方法为:以原有垄面中间为分界线,将垄上0-25cm的土分别翻向两侧的垄沟中,并夯实新垄顶部,以形成新的垄面和垄沟。
优选的,所述垄面和所述垄沟的宽度为1.0m~1.5m。
优选的,所述垄面的高度为0.20m~0.25m。
优选的,所述垄面的高度为0.25m。
优选的,所述垄面为集雨区,且所述集雨区的坡度为30°~40°。
优选的,所述垄面的纵截面为梯形。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了改进,针对半干旱偏旱区的北方农牧交错带雨养农业产量低且不稳的问题,采用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种植马铃薯,研究不同的垄宽和沟宽对土壤水分以及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区采用半干旱风沙区周年聚水保墒方法种植马铃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该地区雨养农业实现稳产提供科学思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1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胡琴音准训练光学指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钉合竹木-混凝土组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