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跨域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2527.4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谈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44 | 分类号: | G06F21/44;G06F21/60;G06F21/6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朱文军 |
地址: | 21119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秣陵***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工业 联网 设备 身份 认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适用于物联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跨域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物联网设备的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当认证请求验证通过后,允许所述物联网设备接入目标物联网域;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批量认证请求。本发明先使得一个物联网设备接入目标物联网域中,那么该物联网设备就能够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大量信息数据,如此,就能够向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批量认证请求,以使得原本物联网域中的多个物联网设备均可以接入目标物联网域,大幅度提高了物联网设备跨域认证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跨域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智能设备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物联网设备数量增长迅速,也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域,每个物联网域中都包括若干个物联网设备,同一个物联网域中的物联网设备在区块链网络下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交互。
但是不同的物联网域处在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下,不同物联网域中的物联网设备就不能够实现交互,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工业物联网设备需要跨域交互,这就需要进行跨域身份认证,现有技术中,已经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工业物联网设备进行设备的身份标识与验证、安全交互;
很多情况下,某一个物联网域中的多个物联网设备都需要向另一个物联网域中物联网设备进行信息传递,这就需要对多个物联网设备进行依次认证,身份认证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跨域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跨域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跨域身份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物联网设备的唯一标识身份信息,所述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硬件信息、操作系统、产品序列号、产商信息,物联网设备所在的原本物联网域的第一认证服务器中存储有该物联网域中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唯一标识身份信息;
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有物联网设备的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对认证请求进行验证,当认证请求验证通过后,允许所述物联网设备接入目标物联网域;
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批量认证请求,批量认证请求中携带有第一认证服务器中存储的所有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对批量认证请求进行验证,当批量认证请求验证通过后,允许原本物联网域中的物联网设备接入目标物联网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唯一标识身份信息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原始身份信息哈希值;
对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和原始身份信息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
向目标物联网域中的第二认证服务器发送所述加密信息,加密信息即为认证请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和原始身份信息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生成第二认证服务器的公钥和私钥,将公钥发送给物联网设备;
利用公钥对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和原始身份信息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认证请求进行验证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私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唯一标识身份信息和原始身份信息哈希值;
对解密得到的唯一标识身份信息进行哈希计算得到接收身份信息哈希值;
对接收身份信息哈希值与原始身份信息哈希值进行对比,若两者完全相同,则表示加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损坏,对唯一标识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2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板材叠层手机背板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隔热保温材料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