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绝热构造的多腔绝热导流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2676.0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千城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9/02;F16L59/065;F24T1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梁晨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东城区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绝热 构造 导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绝热构造的多腔绝热导流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绝热导流相关技术领域。多腔绝热导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的底部为密封结构,内管的顶部以及底部均为敞口结构;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内管中部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腔体,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的底部与外管的底部之间预留有连通区域,第一腔体通过连通区域与第二腔体连通;内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为真空腔,第三腔体内密封有保温材料。本发明能用于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系统,实现占地面积小、地热能低损耗、对生态环境零影响的综合利用效果,且无需使用高品位能源进行补热,就能达到建筑及农业的采暖需求,对地热能达到最大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热导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绝热构造的多腔绝热导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地热能利用一般均采用热泵系统,分为以下主要方式:1、地表水源利用,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2、土壤源利用,以利用土壤蓄能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系统;3、浅层地能利用,以利用浅层地下水为冷热源的水源热泵系统。这三种技术形式基本上都是浅层或表层地能利用,并结合热泵技术形成新能源利用系统。
现有的常规地热能利用存在以下缺点:1、利用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如江水、河水、湖水、水库水等,对于利用地点约束较大;抽取热水,排入冷水会导致局部水体温度上升或下降,对特定区域的水体温度场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存在于地表的水热资源其温度相对较低,加上传统导流管具有较大的热损失,所以地表水源系统热利用值较低,需要其他能源辅助工作。2、浅层的土壤热能温度低,为提供定量的热能,需要大面积埋设管线;土壤源热泵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投资大效益低;采热过程会导致地域热不平衡问题;浅层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加上传统导流管具有较大的热损失,所以地表水源系统热利用值较低,需要其他能源辅助工作。3、受地下热资源的限制,应用受限;大部分采用了抽出、提取、回灌方式,是一个地下水源利用的开放系统,利用率不高,且会带来地下水氧化问题,影响地下生态环境,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由于无法实现地下水完全回灌,采水量大于回灌量,造成地面沉降等问题;浅层地下水温度无法满足生活热水要求,加上传统导流管具有较大的热损失,所以地表水源系统热利用值较低,需要其他能源辅助工作。
另外,现有的地热能利用系统所用地埋管按材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聚乙烯(PE)管材,另外一种为钢管;管线分为直接取水构造和密闭管材构件专用导热液体闭合循环构造。现有的地热能利用系统将地下热水直接抽取,在地面换热器内换热,提取能源后的余水回灌。使用密闭管材构件,在构件中注入专用导热液体,通过液体在管材内的循环,将地热能带至地面换热器内换热,提取能源后的导热液体回流至地下,闭合循环。一般的密闭管材构件的双腔体地埋管只设有提取管和回流管,管材起到的作用只是导热液体密闭循环,不直接抽取地下水,管材本身不具备保温性能,为减少热能流失,会在管材外侧包裹柔性保温材料。一般的密闭管材构件保温材料使用岩棉、玻璃棉、橡塑海绵等,在管材外侧将密闭管材构件包裹,这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在0.034-0.040W/(m·K)之间,导热系数相对较大。若有受压需求,需要在保温层外侧增设抗压构造层。一般只会将冻土层中的管道进行保温包裹,但实际上地热是从深到浅逐渐降温,深层地热到冻土层以下的提升过程中,热损失一直在持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具有绝热构造的多腔绝热导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绝热构造的多腔绝热导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底部为密封结构,所述内管的顶部以及底部均为敞口结构;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内管中部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底部与所述外管的底部之间预留有连通区域,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连通区域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内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为真空腔,所述第三腔体内密封有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千城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千城集成房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2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