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下独立基础超载冲切破坏的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4765.9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涛;夏浩然;刘普;陈建设;屈路阳;刘萌;朱明权;王浩;徐成;袁广林;黄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27/42;E02D3/12 |
代理公司: | 徐州苏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3 | 代理人: | 刘振祥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立 基础 超载 破坏 加固 方法 | ||
1.一种柱下独立基础超载冲切破坏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超载冲切破坏处上方框架柱(6)四周梁体的顶升支撑;
选定确保框架柱(6)能上升,且框架梁A(7)、框架梁B(8)和底板不会发生二次损伤的支撑位置;在框架梁A(7)上位于框架柱(6)两侧的支撑位置下方竖直的设置钢管(14),使钢管(14)的上端支撑在框架梁A(7)的下端面上,并在钢管(14)的下端和地面之间安装千斤顶(12);在与框架梁A(7)相垂直的框架梁B(8)上位于框架柱(6)两侧的支撑位置下方均设置钢框架,所述钢框架由水平设置在框架梁B(8)下方的一个钢框架梁(10)和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钢框架梁(10)两端下方的两个钢框架柱(9)组成,钢框架梁(10)和框架梁B(8)之间通过千斤顶(12)连接;两个钢框架柱(9)的下端均抵接在地面上;
步骤二,对框架柱(6)周围进行处理;
将框架柱(6)周围表层劣化混凝土剔除,避免上升时出现卡碰的情况;
步骤三,架设监测仪器;
在地面上围绕框架柱(6)布置多个激光测距仪(13),用于监测在顶升过程中框架柱(6)的上升高度;
步骤四,顶升框架柱(6);
缓慢压起四周的千斤顶(12)使框架柱(6)上升到设定高度,并在基础底板(15)和地基(16)之间形成基础底板悬空空间(19),同时,通过激光测距仪(13)记录框架柱(6)的上升高度;顶升完毕后将千斤顶(12)锁死;
步骤五,开设注浆孔A(2-1)和注浆孔B(2-2),植入注浆钢管A(4)和注浆钢管B(5);
在框架柱(6)下方的原独立基础(1)的中央部分选定出内侧注浆区域,并在外围部分选定出外侧注浆区域;在内侧注浆区域上环绕框架柱(6)开设多个注浆孔A(2-1),并使注浆孔A(2-1)的下端止于原独立基础(1)的内部,并与原独立基础(1)产生的冲切裂缝(3)相连通;在外侧注浆区域环绕框架柱(6)开设多个注浆孔B(2-2),并使注浆孔B(2-2)的下端依次竖向贯穿原独立基础(1)下方的基础底板(15)、基础底板悬空空间(19)和地基(16);在注浆孔A(2-1)中插装注浆钢管A(4),在注浆孔B(2-2)中插装注浆钢管B(5);
步骤六,注浆作业;
通过注浆钢管B(5)压密注浆对地基(16)以下部分进行填充、对基础底板悬空空间(19)进行填充,利用水泥浆和土结合形成水泥土后增强地基(16)的承载力;利用注浆钢管A(4)对冲切裂缝(3)进行注浆,以增强原独立基础(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步骤七,植筋;
在原独立基础(1)上选定钻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先从钻孔的底部开始向上充填专用结构胶,填充高度为钻孔深度的2/3,再植入钢筋直至结构胶固化;
步骤八,钢筋绑扎;
对植入的钢筋进行绑扎;
步骤九,修复基础和梁截面;
在原独立基础(1)的上端支设加高模板,在框架梁A(7)和框架梁B(8)上开裂处的外围支设修复模板,然后利用加高模板在原独立基础(1)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和灌浆料形成基础加高部分(17),利用修复模板在框架梁A(7)和框架梁B(8)上开裂处的外围浇筑混凝土和灌浆料形成修复面;
步骤十,混凝土养护;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
步骤十一,千斤顶(12)卸载、撤除钢管(14)和钢框架;
待步骤十中的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后,缓慢降低千斤顶(12),同时,通过激光测距仪(13)监测各个框架柱(6)的沉降情况,若框架柱(6)产生较大的沉降,则先停止千斤顶(12)的下降,再对步骤七至步骤十进行返工处理,直至在降低千斤顶(12)的过程中再无异常变形情况的出现,即可拆除钢管(14)、钢框架梁(10)和钢框架柱(9),撤除千斤顶(12),拆除激光测距仪(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下独立基础超载冲切破坏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在每个千斤顶(12)的底部和地面之间均铺设钢垫板(11),在每个钢管(14)和框架梁A(7)之间均铺设钢垫板(11);在每个钢框架柱(9)的下端和地面之间均铺设钢垫板(11),在千斤顶(12)的底部和钢框架梁(10)之间均铺设钢垫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47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